在周圍同學的推薦下,我看了《瑪雅》,對生命的產生頓時充滿了好奇。生命是渺小的,每當看到滿天星空,總覺得生命十分繁多;但卻也是偉大的,讓人不敢蔑視,讓我沉醉于文字里。讓我不禁有了這樣的思考:生命怎樣演化?人生意義何在?為什么創造一個人得花上幾十億年,魂飛魄散卻只在轉瞬之間。
通過這本書,我找到了答案。而且我對瑪雅文明有了一個系統、深入的了解。瑪雅文明分為三個時期,前古典時期,古典時期,后古典時期。前古典時期
公元1500年—公元250年。隨著瑪雅早期居民不斷對農耕技術進行改進和對農作物進行改良,人口密度很高的村落開始在瑪雅高原和低地分散出現。公元1000年前后,位于伯利茲北部的庫埃羅村落里的居民早已開始制作陶器,并在埋葬逝者時把玉石和其他貴重的物品放在陵墓內。古典早期
公元250年—公元600年。至公元250年,帝卡爾和其鄰邦烏亞克薩克屯已經成為瑪雅中部低地地區主要的經濟、政治中心。社會階層開始出現,包括高高在上的特權統治階層、農夫、手工藝者和其他工匠。始于3世紀,被奉為神明的國王開始興建神廟金字塔,豎立起刻有紀念他們本人和王朝的雕像和銘文的紀念碑。公元6世紀,帝卡爾進入了神秘的休眠期。
古典后期公元600年—公元900年。公元7、8世紀,新的宮殿和神廟的大量涌現預示著瑪雅古典文化進入了一個新的巔峰時期。帝卡爾重新煥發了它昔日的風采。在此時期,其他城市中心也開始日趨繁榮。瑪雅南部城市科潘在“煙豹”長達67年的統治期間也于7公元7世紀走向了輝煌。后古典時期
公元900年—公元1500年。人口過多、肆虐的疾病、外來入侵、社會變革和日趨失控的戰爭,所有這些均是為了揭開瑪雅南部低地文明突然衰弱之謎而作出的猜測。至公元900年,這一地區的建設突然停止了。位于北部尤卡坦地區的一些城市則繼續維持了瑪雅古典文化的繁榮,直到公元1000年才開始衰弱。16世紀,整個瑪雅地區被入侵的西班牙人占領,瑪雅古文明的發展進程隨之中斷。
悠悠人類史,輝煌數千年。大浪淘沙,淘盡千古歲月;朝代更替,鍛造幾多文明。回溯歷史的長河,燦爛的古代文明讓我們震驚——尼羅河畔的古埃及,黃河搖籃中的中國,恒河堤上的古印度,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岸邊的古巴比倫王國,總有一些歷史讓我們發掘,總有一種文明讓后人景仰。在人不是生來就知“天命”的,相對人而言,宇宙無法抗拒的規律讓人類后來才學會“知天樂命”。古瑪雅人是地球上“土生土長”的人,也是地球上最樸實、智慧的人。長期對“天象”的觀測,使得古瑪雅人更加智慧,也使人類文明更加成熟。瑪雅祭祀年260天的實質是“數字”的周期,與天體沒有關系。我們覺得不能認為人類在未認知“天體”前從不計時,也不能認為“結繩”計數是為了“捆住”某個行星。
瑪雅人的觀念中,歷史是以千萬年為單位推演著的無盡輪回,人生短暫如同朝露。而他們的文明也在片刻輝煌之后湮沒在中美洲的蓊郁叢林之中。瑪雅文明的突變式發展和倏然消失至今仍是難以破解的謎題,這使得她成為最引人入勝的古代文明之一。到如今,千年已逝,古老的文明留給世人的,除了稀有的文化瑰寶,便是存亡的啟示。讓警鐘在世人耳邊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