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真本書是一本很有哲理的書,讀完之后我覺得受益匪淺。
看《幸福之路》,整理這些被自己圈點出來的部分,一字字打出來,發現,其中的許多正是自己認同。太多的共鳴,太多的回味無窮。原來看哲學書,自己沉思,是件如此享受的事情。于是,書架上擺上了更多這類書籍。其實,它們并不枯燥,甚至很有趣,更別提其中給人的啟示。
覺得這本書寫的亮點在“不幸福的原因”,這種原因是藏在心底的,不易被人察覺的。羅素首先用了半本書講不幸福的原因,其次用余下篇幅講了人幸福的可能。當孜孜以求“幸福之路”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也許追求的恰恰是相反。“如果方向不正確,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多避免些不幸福的原因,幸福就要簡單很多。大致來說,我邊讀邊對照著我自己,確實有道理。但一片混沌的大腦還無法清晰的總結,只能說出目前殘存的印記。
關于“煩悶”,羅素說現在的人們不是比之前“煩悶”而是更“怕煩悶”,想盡種種辦法打發“煩悶”,殊不知把自己陷入更深的煩悶。而煩悶恰恰是通往幸福之路的必須。正想他所說的,再偉大的著作也有閑筆,再偉大的一生也大多是平靜的。只有恬靜甚至枯燥的努力才能達成幸福。的確,如果有一周呆在家里無事可做,我不總是尋求種種刺激么,電影也罷,電視劇也罷,這種正是羅素所說的“麻痹”——大腦高度緊張,身體確是松弛的。可以鼓勵身體的運動,但不能過度追求精神的麻痹。
印象最深的是作為封面的插圖:飛機失事,下面是白雪皚皚的高山,飛行員穿著全套滑雪裝備、踩著雪橇,悠然自得的跳傘而下,準備來一次刺激的高山速滑……題注是“一個人感興趣的事情越多,快樂的機會也越多,而受命運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小,因若他失掉一樣,還可以亡羊補牢,轉到另一樣上去。”
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學到了很多,推薦給大家去看,雖然你不一定感興趣,但是如果你能堅持著看完,你一定也會喜歡這本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