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設計簡案篇一
課標分析:課標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通讀 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中主要內容,并能運用合作 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等表達方式。
教材分析:《沁園春·雪》是毛澤東詩詞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現代詩壇的一首杰出的詞作。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學生分析:學生在學習此詩作前,已經接觸過毛澤東同志的一些作品,初步了解了毛澤東詩詞的風格特點,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同時所面對的是九年級學生,對詩詞的領悟、品味已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因為年齡及閱歷的限制,對詩詞意境的把握還會比較膚淺。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掌握重點生字的字音,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2.有感情地誦讀作品,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詩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1.在誦讀詞的過程中,體會詞作語言運用的準確性,描寫的形象性,蘊含的深刻性。2.學習本文正確運用比喻、擬人、對偶的修辭方法,增強文章的形象生動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誦讀詞,體會詞所展現的意境,作者表達的情感。2.領略詞人在特定歷史時期偉大的胸襟、堅定的信心。
教學重點:朗讀理解詩詞,分析詞中語言形象、精辟、優美的特點。教學難點:理解詞的意境。教學策略:立足教材、立足學生實際,運用現代教學媒介,通過具體、直觀材料,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來提高學生朗讀能力,提升學生對作品的品味能力,在讀中品,在品中讀。同時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注重學生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長。
教學用具:多媒體ppt,背景音樂,配樂。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師:1.偉大的革命領袖毛澤東,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2.(通過學生談
總結
)在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比較多的注意到他的雄才武略。其實,他的詩詞也同樣堪稱一絕,著名詩人臧克家說:“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學習這偉大篇章中的一篇----《沁園春· 雪》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創造寬松的學習氛圍,且使學生對毛澤東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既有雄才武略,又有出眾才華。
二、范讀、聽讀、談感受
教師配樂誦讀,提出要求:認真聽準每一個字音,領會詩詞表達的感情。
生:認真聽讀,然后談聽讀感受。【設計意圖】整體感受詩歌的風格、氣勢。
三、
指導學生朗讀教師提出要求:(1)注意押韻(2)注意:停頓、節奏、重音、感情(打出幻燈片)
生:1.學生嘗試齊讀;
2.學生對齊讀的朗讀加以評價;
3.教師引出創作背景;
4.大聲自由朗讀,體會詩歌蘊含的情感;
5.指名朗讀;并讓朗讀比較成功的學生自談經驗。)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加強學生對詩歌朗讀技巧的把握,加深對作品感情、意境的體會和理解,為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詞的內涵作準備。
四、簡介作品寫作背景
師:本詞寫于1936年---抗戰前夜。當時毛澤東同志率領長征部隊到達陜北,日本帝國主義加強對中國的侵略,而國民黨反動派奉行不抵抗主義,中國處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1936年2月,毛澤東率領抗日先鋒隊準備東渡黃河,開赴抗日戰爭最前線。渡河前,適逢大雪,毛澤東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觀察地形,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詩人滿懷戰勝敵人的堅強信念,豪情激蕩的寫下了這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生:了解詞作創作背景。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感情的理解。
五、指導學生深入閱讀,理解思想和藝術 師教學上闋:
1.詩人描繪了什么地方的雪景?是怎樣的景?用作品中的語句回答。(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2.指導前三句的朗讀并重點品析“千里、萬里、封、飄”這幾個詞。 古詩詞中,常有一個字能起到領起下文的作用,叫做“領字”或“一字領起”。你能從上片中找出這個字嗎?它領起了那幾句話?(望長城內外??欲與天公試比高)。展開想象的翅膀,把詩人描繪的雪景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呈現在你大腦的熒屏上,然后描述給大家聽。
3.重點賞析“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4.以《江山如此多嬌畫卷》引出上闋末尾三句,并由學生進行想象描繪,對寫景及其中蘊含的情感加以分析。
5.小結上闋。
6.學生對上闕進行男女分節朗讀。 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 1.詞的上闋。
2.前三句創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
3.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化動為靜的寫法;寫出了山的連,原的高。
4.虛景。從“須”可以看出。其中蘊含了詩人樂觀、必勝的信心,抒發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5.作者首先總寫,然后分寫。作者在分寫時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先寫作者看到的景色,再寫作者想到的。在寫作者看到的景色時,作者又運用了動靜結合,化靜為動,以靜寫動的手法。同時,作者在景物描寫時,還運用了互文、對偶、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師教學下闋:
1.由歷史背景及柳亞子的詞作引出對過渡句的理解。柳亞子詞作“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想想看,它是由《沁園春·雪》詞中的哪兩句演化來的?(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2.詩人寫到了那些歷史英雄?毛澤東是如何評價他們的?由那個字總領的?(惜)
3.文章中的“風流人物”指的是什么樣的人?最后三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小結下闋。
5.男女合作讀下闋
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
1、詞的下闋。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惜中含貶:批評他們缺乏文學才華。
3、文中的風流人物指的是今朝的革命英雄,新時代的人民群眾。最后三句表達了作者對革命英雄必將主宰山河的無比堅定的信心。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討論,相互啟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培養學生交流、傾聽、評價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六、指導學生再次誦讀,深入感悟詩詞情感
師:“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同學們,十幾年后,你們也會成為新世紀的主宰者,會成為真正得風流人物,讓我們滿懷這種豪情,齊讀《沁園春·雪》。
生:有感情地齊讀詞作。
【設計意圖】:更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
七、課堂小結:談談學習《沁園春·雪》后的收獲或啟發。(可以是寫作方法、寫景角度、遣詞造句、詩人樂觀向上的精神氣概等方面來談);
(此處學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提升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八、布置作業:
1.收集寫雪的詩詞作品,并將其寫景與《沁園春·雪》進行比較,寫品析文章。
2.課外閱讀毛澤東其他詩詞作品(至少5 首),寫讀后感。【設計意圖】:1.加深對《沁園春·雪》寫景抒情手法的體會。
2.進一步了解偉人的詩詞藝術及人格魅力。 教學后記:
教學亮點: 1.學生提出的問題的探究價值雖然有限,但卻較好地引發了學生的思維沖突。2.問題設計遵循了整體把握文本的原則,力圖使學生經歷從整體到局部的閱讀過程,問題設計切中了作品的要害。3.授課緊扣文本啟發誘導,循循善誘,使課堂在對話教學中成功實現互動。
存在問題: 1.學生的調動不盡人意。另外的原因:一是問題的設計,二是學生的活動設計。在設計問題時,我注意到盡可能只設計一些對學生體悟詩詞感情的問題,而且盡可能使問題指向明確,但在實踐中,有些學生的回答卻與我的問題相去甚遠,我想這也許是高估了學生的理解領悟能力所致。在學生的活動設計上,設計得不夠豐富,導致學生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思考或回答問題,使課堂氣氛顯得有點沉悶,學生的參與度不夠高。2.學生誦讀指導不夠細致和充分。在教學設計中,我是計劃通過關鍵字的品讀,讓學生領悟詩歌的感情,進而指導誦讀,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未能將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
改進方法: 1.進一步縮減教學內容,重點放在朗讀上,并將朗讀與關鍵詞的品味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在問題設計上少提一些問題,也沒有必要引導學生從上闋說到下闋,而是將上下闋的品讀任務分配給各小組,由他們先品再讀,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必要的引導的指導,我想這樣的話,品和讀會結合得更好,既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又能提高課堂的效率,效果可能更好。2.讓學生充分地活動起來。可以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先讀先品,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品和讀的實踐,談朗讀處理,這樣學生的參與度會提高,學生由于有了說的實踐,課堂發言可能也會積極和精準一些。
再教的設想:應該在詩詞鑒賞方法上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使學生通過對本詩的學習鑒賞,初步掌握詩詞鑒賞的一般規律、方法,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語文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設計簡案篇二
簡答題
一、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導向性建議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三)重視情感 態度 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語文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功能
(一)激勵功能
(二)調控功能
(三)鑒定功能
(四)選拔功能
(五)導向功能
三、識字寫字的教學設計策略
① 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 ② 在生活中識字 ③ 漢子拼音是幫助學生識字的工具 ④ 認少寫≠不寫 ⑤ 既要設計識字活動,也要設計寫字活動
四、語文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
(一)選擇目標,制定計劃
(二)創設情境,激發動機
(三)明確步驟,組織學習
(四)展示成果,評價反思
五、初中語文知識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
(一)樹立語文知識轉化為語文能力的教學觀
(二)全面認識語文知識的中介性
(三)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注重知識間的聯系
(四)語文教師要有整體的語文知識教學計劃
(五)知識性教學必須精要、好懂、好用
六、作文講評的特點和要求
(一)講評內容不限于作文本身
(二)選取的事例有普遍性
(三)有重點,有中心
(四)態度熱情懇切,形式生動活潑
(五)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七、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操作性建議
①閱讀教學建議 ②寫作教學建議 ③口語交際教學建議 ④綜合性學習教學建議 ⑤語法修辭知識教學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