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不全 |
形:形體;神:精神。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 |
時易世變 |
時代變遷,世事也不一樣。 |
路無拾遺 |
見“路不拾遺”。 |
供不應求 |
供應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供:供應。 |
離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離公認的準則。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難看。 |
狹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沒有地方可讓。后多用來指仇人相見;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 |
戰天斗地 |
戰、斗:泛指斗爭。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氣慨。 |
著手成春 |
著手:動手接觸。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后比喻醫術高明。 |
不可磨滅 |
磨滅:指痕跡、印象、功績、事實、道理等;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形容永遠不會消失。 |
捫心自問 |
捫:按;摸;心:胸口。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汲汲顧影 |
惶惶然自顧其影,孤苦失望的樣子。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洋洋得意的樣子。 |
背鄉離井 |
指遠離家鄉,流落他方。 |
精明強干 |
精細聰明;善于辦事。也作“精明能干”。 |
義不容辭 |
義:道義;容:允許。辭:推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
昏聵無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聵:耳朵聽不清楚。眼花耳聾,沒有能力。比喻頭腦糊涂,沒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群山四應 |
應:應和。四面群山紛紛響應。比喻一聲號召,人們群起響應。 |
大勢所趨 |
大勢:總體局勢;趨:向、往。整個局勢發展的趨向。 |
罵罵咧咧 |
指在說話中夾雜著罵人的話 |
千里命駕 |
命駕:命人駕車。備上車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訪朋友。形容友情深厚。 |
躍躍欲試 |
躍躍:急于要動的樣子。心情急切地想試一試。形容對某事情非常有興致;急切想試試。 |
西學東漸 |
漸:流入。西方的各種學說向東方流傳。 |
驚心悼膽 |
悼:戰栗。形容恐懼到極點。 |
打開天窗說亮話 |
比喻無須規避,公開說明。 |
入文出武 |
稱人兼備文武之才,入朝為文臣,出朝為將帥。 |
以身作則 |
身:自身;則:準則;榜樣。用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
連篇累牘 |
連:連接;篇、牘:古代寫字用的竹筒和木板;累:重疊、堆積。指采用過多的篇幅敘述一件事。形容文辭冗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