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狐謀皮的成語故事

拼音yǔ hú móu pí
基本解釋見“與虎謀皮”。
出處《太平御覽》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與狐謀皮的典故
傳說周朝有人特別喜歡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狐貍就傳警報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羊呼叫同伴一起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結果他沒有制成一件皮袍,沒有辦成羊肉祭祀宴會。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與狐謀皮)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名山大川 | 《尚書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 |
經邦論道 | 《隋書 李穆傳》:“臣日薄桑榆,位高軒冕,經邦論道,自顧缺然。” |
眾多非一 | 漢 王充《論衡 別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廟,眾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
取長補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余波未平 | |
刻骨銘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
活蹦亂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 |
肝膽過人 | |
推三阻四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這事情應難、應難造次。” |
苦口之藥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