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未豐的成語故事

拼音yǔ máo wèi fēng
基本解釋小鳥的羽毛還沒有長全(豐:豐滿)。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還不夠強大。
出處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羽毛未豐的典故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戰國時洛陽人蘇秦,年青時曾師從智者鬼谷子學習辯術謀略。學習結束后,周游列國,希望有朝一日,他的治國謀略能獲得君王們的接納。秦是西方的大國。憑借有利的地理環境,發展農業,國力逐漸強盛。但在當時,實國尚不能與其它大國抗衡。蘇壽秦這次遠游秦國,是要說動秦王,與函谷關以東的—些國家聯合,同其他的國家聯盟作較量。但是秦惠王并沒有聽取他的建議,而是說:“我們秦國現在就像一只羽毛還沒長全的小鳥,要想展翅高飛那是不行的。先生你迢迢千里來到這里開導我,我很感激。至于稱霸爭帝的事,我希望在以后的適當時機,再聆聽你的高見。”在秦國耗費了所有資財,上書十多次,但仍未說動秦王。蘇泰無奈,只得灰溜溜地離開秦國回家。這時的蘇秦,也就猶如羽毛未豐的小鳥,無法振翅飛于那動蕩的政治舞臺。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羽毛未豐)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杯蛇幻影 | 《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縈愁緒以回腸,蔓牽瓜落;拭淚珠而洗面,藕斷絲長。” |
患難與共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
舉重若輕 | 清 趙翼《甌北詩話》:“坡詩不尚雄杰一派,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
神采奕奕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玩具》:“細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采奕奕。” |
雄心壯志 | 宋 歐陽修《蘇才翁挽詩二首》:“柳岸撫柩送歸船,雄心壯志兩崢嶸,誰謂中年志不成。” |
節哀順變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
自命不凡 | 清 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婁縣沈童者,年甫冠,習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長虹之概。” |
禍國誤民 | 鄧小平《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禍國誤民。” |
光前裕后 | 明 李贄《答耿司寇書》:“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無時刻而不系念。” |
風急浪高 | 《文匯報》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濤洶涌,風急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