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三反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 jǔ sān fǎn
基本解釋《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焙笠浴耙慌e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出處《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p>
暫未找到成語一舉三反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一舉三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博學多聞 | 《文子 精誠》:“雖博學多聞,不免于亂。” |
強取豪奪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下卷:“‘這叫強取豪奪?!x慶元嘶聲地說。” |
驕生慣養 | 胡樸安《中華全國風物志 江蘇 吳縣之奇俗》:“富貴家之小孩,驕生慣養,大半身體柔弱,時膺疾病?!?/td> |
不辱使命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壽昌大笑起來,掉頭對著立群說:‘不辱使命!’” |
反唇相稽 | 漢 賈誼《治安策》:“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td> |
干干脆脆 | 曹禺《雷雨》序:“魯大海自然要個硬性的人來演,口齒舉動不要拖泥帶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
逸游自恣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梁冀傳》:“少為貴戚,逸游自恣?!?/td> |
志在千里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舉善薦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