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公守法的成語故事

拼音fèng gōng shǒu fǎ
基本解釋奉:奉行;遵守;公:公務。奉行公事;遵守國家規定的法令制度;不違法徇私。形容行為端莊、規矩。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
奉公守法的典故
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是個足智多謀的人,他英勇善戰,屢戰屢勝,建立了顯赫的功勛。趙惠文王封趙奢為馬服君,官列上卿。
趙奢原來是一個普通的收取田稅的官吏。他對趙王一片忠心,收稅時大公無私,一視同仁。有一次,他來到惠文王之弟、平原君趙勝家收取田稅,但是趙勝的管家仗勢欺人,戲弄趙奢,拒付稅款。趙奢并不怕趙勝的權勢,他毫不客氣地,果斷地處理了這件事,且依照趙國法令殺了那些無事生非的鬧事者。趙勝聽說后,怒氣沖天,一定要趙奢抵命,以顯示他的權勢。趙奢得知趙勝的想法后,馬上去找了趙勝,真心誠意的對他說:“您是趙國棟梁之材,是受朝廷重用的大官。應該遵守國家法令,以昭示天下百姓。而現在您的管家卻依靠您的權勢,公然違反國家法令。如果百姓都拒不付稅,那么天下還會太平嗎?國家還會富強嗎?到那時候,您還會有現在這樣顯赫的地位?但是,您要是能夠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會以您為榜樣,天下就會穩定,國家就會富強,您怎么能輕視呢?”
趙勝聽了這番話,慚愧萬分。繼而轉怒為喜,將趙奢保舉給趙惠文王,趙王封了他一個掌管整個趙國稅收的官。趙奢上任后,沒有仗著權勢欺壓百姓,仍然公正、無私的處理一切事務。后來,趙奢又被趙王任命為大將,為趙國建立了很多戰功。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奉公守法)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落葉歸根 | 明 王世貞《鳴鳳記》第38出:“落葉歸根,豐城劍回。” |
僧多粥少 | 王朔《浮出海面》:“國家有困難,僧多粥少,為國分憂嘛。” |
疑鄰盜斧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
意氣風發 | 三國 魏 曹植《魏德論》:“武皇之興也,以道凌殘,義氣風發。” |
處實效功 | |
無時無刻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無時無刻不在心上。” |
頭面人物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發室也反映著人世的滄桑,何況到這里來整容的頗多頭面人物。” |
大樹將軍 | 《后漢書·馮異傳》:“諸將軍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
野沒遺賢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爺爺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個朝無幸位,野沒遺賢。” |
直搗黃龍 | 元 脫脫等《宋史 岳飛傳》:“飛大喜,語其下曰:‘今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