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秋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 rì sān qiū
基本解釋一天不見面;就像過了三年。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出處南朝 梁 何遜《為衡山侯與婦書》:“路邇人遐,音塵寂絕,一日三秋,不足為喻。”
一日三秋的典故
出自中國最古老的民歌集《詩經》王風?釆葛篇:
彼釆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釆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釆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這是一首懷念人的詩,被懷念者可能是女性。古時的歌謠很多是歌唱愛情的,因此這首詩可以當作男人思念愛人的歌詞。
全詩的意思是說:我憶念中的人兒啊!她在外面釆摘葛藤,一天不看見她,就如三個月不見那樣!她正在野外釆摘艾草,一天沒有見她的面,就像隔了三年啊!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一日三秋)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引物連類 | 唐·韓愈《送權秀才序》“權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辭引物連類,窮情盡變。”宋·蘇軾《〈居士集〉敘》:“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于至理。” |
支支吾吾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怎么問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
秋水伊人 | 《詩經 秦風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心灰意冷 | 清 梁啟超《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非有堅定之力,則一經挫折,心灰意冷。” |
高步闊視 |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于于然來。群鬼盡散。” |
止沸益薪 | 明·李贄《為黃安二上人書》之三:“對高潔人談高潔,已為止沸益薪,況高潔十倍哉!” |
流離顛沛 | 宋 洪邁《容齋續筆 杜老不忘君》:“前輩謂杜少陵當流離顛沛之際,一飯未嘗忘君。” |
懸崖勒馬 | 元 鄭德輝《智勇定齊》:“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 |
營私舞弊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南洋兵船雖然不少,叵奈管帶……營私舞弊,那里還有公事在他心上。” |
官僚主義 | 毛澤東《必須注意經濟工作》:“第二,動員群眾的方式,不應該是官僚主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