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成語故事

拼音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
基本解釋比喻人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樣。
出處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楔子:“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典故
傳說古代有個窮苦的獵人阿象,他在森林里打獵時救了一條餓昏的小蛇,帶回家精心飼養。小蛇慢慢長大成青蛇并通人性,經常從外面給他帶回一些值錢的東西來報答。阿象一再向青蛇索取,盼望成為富翁,憤怒的青蛇便將這個貪得無厭的家伙一口吞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人心不足蛇吞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吠影吠聲 | 清 梁啟超《管子傳》第一章:“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無之,乃反吠影吠聲。” |
清清楚楚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6回:“又見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勝衣,故憨憨的只管貪看。” |
惡衣惡食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滿山遍野 |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他坐鎮延安,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亂畫,我們就滿山遍野亂竄!” |
揮霍無度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2回:“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不敢交與他。” |
費盡心機 | 宋 戴復古《石屏集 論詩絕句》:“有時勿得驚人句,費盡心機做不成。” |
半路出家 |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
困而不學 |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魚死網破 | 《杜鵑山》第五場:“他就是張網捕魚,我也拼他個魚死網破。” |
燕雀安知鴻鵠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