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動地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ng tān dòng dì
基本解釋驚:驚動;動:震撼。驚動上天;震動大地。形容聲音極大或聲勢影響極大。
出處唐 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垅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驚天動地的典故
人格最高、能力最強的人做事時應該聲勢浩大、遠近聞名。一個有高尚道德、崇高理想和本領高強的人應該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明朝郎瑛在《七修類稿》中闡述:“御史初至則曰驚天動地,過幾月則曰錯天黑地;去時則曰寞天寂地。”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驚天動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高聳入云 | 劉伯承《回憶長征》:“翻越了高聳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 |
男女授受不親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
兵荒馬亂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慌里慌張 | 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畫》:“因為伯龍就是那么個一天到晚慌里慌張的人,這個腳朝天的圖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
表里如一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行之以忠者,是事實要著實。”宋 朱熹集注:“以忠,則表里如一。” |
夷為平地 | 孫犁《我的綠色書》:“為了方便,把假山、小河,夷為平地,抹上洋灰,使它寸草不生,成了停車場。” |
風和日麗 | 清 吳趼人《痛史》:“是日風和日麗,眾多官員,都來祭奠。” |
大腹便便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邊韶傳》:“韶口辯,曾晝日假臥,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 |
摧身碎首 | 三國·魏·曹植《謝封甄城王表》:“臣愚駑垢穢,才質疵下,過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