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在旦夕的成語故事

拼音mìng zài dàn xī
基本解釋旦夕:早晚之間,形容極短的時(shí)間。生命垂危,很快會死去。
出處唐 陳子昂《為建安王與諸將書》:“盡病水腫,命在旦夕。”
暫未找到成語命在旦夕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命在旦夕)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說東道西 |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師哪有工夫聽別人說東道西?” |
多謀善慮 |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gè)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gè)方便也好。”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 |
篤近舉遠(yuǎn) | 唐·韓愈《原人》:“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yuǎn)。” |
玉卮無當(dāng)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dāng),有瓦卮而有當(dāng),君渴將何以飲?” |
牝雞司晨 | 《尚書 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
溢于言表 | 明 朱舜水《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來書十讀,不忍釋手,真摯之情,溢于言表。” |
囊螢照雪 | 《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xué)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
一哄而起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地方上百姓動了公憤,一哄而起。” |
望而生畏 |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