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同力的成語故事

拼音qí xīn tóng lì
基本解釋見“齊心協力”。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常傳》:“齊心同力,銳氣益壯。”
齊心同力的典故
西漢末年,王莽代漢稱帝,改國號新,他殘暴統治引起綠林、赤眉等大型農民起義。劉秀兄弟乘機加入綠林軍,他們聯合下江軍王常、成丹、張卬。兩軍合并齊心同力、銳氣益壯,沒幾天就殲滅了王莽的精銳部隊甄阜和梁丘賜。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齊心同力)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手舞足蹈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樂則生矣,全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
初出茅廬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
迷而不反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鐘會傳》:“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皆碎。” |
一軌同風 | 《晉書 苻堅載記上》:“一軌九州,同風天下。” |
干干脆脆 | 曹禺《雷雨》序:“魯大海自然要個硬性的人來演,口齒舉動不要拖泥帶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
自我批評 | 鄧小平《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我們不但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還要有批評的精神。” |
枝對葉比 | 唐獨孤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壞也,儷偶章句,使枝對葉比,以八病四聲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
犀牛望月 | 《關尹子 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存而不議 | 唐·獨孤及《仙掌銘并序》:“后代揭厲于玄蹤者,聆其風而駭之,或謂詼詭不經,存而不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