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衣簞食的成語故事

拼音bì yī dān shí
基本解釋破舊的衣服和粗糲的飯食。指生活清苦。
出處《周書 儒林傳論》:“其沉默孤微者,亦篤志于章句,以先王之道,飾腐儒之姿,達則不過侍講訓胄,窮則終于弊衣簞食。”
暫未找到成語弊衣簞食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弊衣簞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在此一舉 | 《史記·項羽本紀》:“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
顧后瞻前 | 《封神演義》第五三回:“你往我來,遭著兵刃命隨傾;顧后瞻前,錯了心神身不保。” |
空谷傳聲 | 南朝 梁 蕭衍《凈業賦》:“若空谷之應聲,似游形之有影。” |
算盡錙銖 | 清·昭梿《嘯亭雜錄·吳利府》:“嘗牟利于主算者,主算者算盡錙銖,其父猶以為未足。” |
語短情長 | 袁鷹《悲歡·深深的懷念》:“‘人民,真是太偉大了!’這句語短情長的衷心贊嘆,我想,是足以代表所有長征戰士的心意的。” |
紛亂如麻 | |
逆來順受 |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12出:“逆來順受,須有通時。” |
命與仇謀 | 唐·韓愈《進學解》:“命與仇謀,取敗幾時。” |
鴻儒碩學 | 《晉書·儒林傳序》:“鴻儒碩學,無乏于時。” |
光前啟后 | 明·王九思《繡停針·壽康對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鳳毛麟角,光前啟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