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骸以爨的成語故事

拼音xī hái yǐ cuàn
基本解釋指被圍日久,糧盡柴絕的困境。亦以形容戰亂或災荒時期百姓的悲慘生活。
出處《左傳 宣公十五年》載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析骸以爨的典故
春秋時期,楚莊王因宋國殺了楚過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宋,圍困宋都半年之久,并準備長久圍困下去。宋王派元帥華元只身潛入楚國元帥子反的臥室,挾持子反說宋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也不投降,請后退三十里,我們再行談判解決。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析骸以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輪焉奐焉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
惜指失掌 |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
有去無回 |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
繁文縟節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
九霄云外 |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這七寶盒中,我陳琳早魂飛九霄云外。” |
庖丁解牛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 |
心急如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7回:“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
視死如歸 |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 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
不治之癥 | 魯迅《偽自由書 電的利弊》:“說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臟及心,已成不治之癥,即釋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
氣吞牛斗 | 明 胡文煥《群音類選〈蟠桃記 誕孫相慶〉》:“看蘭孫,氣吞牛斗,知不是等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