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讜論的成語故事

拼音wēi yán dǎng lùn
基本解釋危:高聳的樣子;讜:正直。指正直的言論。
出處宋·王安石《答孫元規(guī)大資書》:“伏惟閣下危言讜論,流風(fēng)善政,簡在天子之心,而諷于士大夫之口,名聲之盛,位勢之尊,不宜以細(xì)故茍自貶損。”
暫未找到成語危言讜論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危言讜論)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遲疑不決 | 《隋書 段文振傳》:“遲疑不決,非上策也。” |
干干脆脆 | 曹禺《雷雨》序:“魯大海自然要個硬性的人來演,口齒舉動不要拖泥帶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
風(fēng)馳電掣 | 《六韜 龍韜》:“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fēng)馳電掣,不知所由。” |
溝滿壕平 | 李云德《沸騰的群山》:“溝滿壕平,平地上的雪有三尺多深,寒氣逼人,滴水成冰。” |
惡衣惡食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心直口快 | 元 張國賓《羅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糧軍,哥哥是好人。” |
時易世變 | 晉 魯褒《錢神論》:“當(dāng)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 |
折臂三公 | 唐·劉禹錫《秘書崔少監(jiān)墜馬長句因而和之詩》:“上車著作應(yīng)來問,折臂三公定送方。” |
時至運(yùn)來 | 南朝 宋 顏延之《大筮箴》:“時至運(yùn)來,當(dāng)在三五。” |
目不斜視 | 清 李汝珍《鏡花緣》:“都是目不斜視,俯首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