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栗失箸的成語故事

拼音zhàn lì shī zhù
基本解釋戰栗:恐懼的樣子;箸:筷子。害怕得連手里的筷子都掉了。形容嚇得失去了常態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戰栗失箸的典故
東漢末年,劉備因為失勢落魄到去投奔曹操,曹操招待他,劉備為掩飾自己的野心,裝做種菜,不聞政事。曹操設宴款待劉備,席間與劉備祝酒論英雄,認為他們倆才是真正的英雄。劉備嚇得驚慌失措筷子都掉了,剛好雷聲掩蓋了這一切。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戰栗失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經史子集 | 《新唐書·藝文志》:“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 |
引鬼上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卻叫得‘引鬼上門’,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罷了。” |
力小任重 | 《周易·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
窮鄉僻壤 | 宋 曾鞏《敘盜》:“窮鄉僻壤、大川長谷之間,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錢,無告糴之所。”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斗唇合舌。” |
兵無常勢 | 先秦 孫武《孫子 虛實》:“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
投石問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2回:“此名為‘投石問路’。下面或是有溝,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實地,再沒有聽不出來的。” |
半路出家 |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
花拳繡腿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69回:“只見張國乾縛得花拳繡腿,戚光祖、戚繼祖兩個教師在后面跟著,走上臺來,兩邊坐定。” |
姹紫嫣紅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