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可畏的成語故事

拼音rén yán kě wèi
基本解釋言:指流言蜚語。人的流言蜚語是可怕的。
出處《詩經 鄭風 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人言可畏的典故
春秋時,鄭國的大夫子皮打算讓尹何擔任自己封地上的主管,尹何是子皮家的小臣,沒有管理這么大地域的經驗和能力,許多人覺得此人難以勝任。
為此,子皮征求輔助自己執政的子產的意見。子產說:“尹何年紀輕,恐怕不行吧。”子皮不以為然,說:“尹何謹慎、敦厚,我很喜歡他,他也不會背叛我。他雖然缺乏經驗,但可以讓他學呀。學的時間久了,他也就懂得治理的道理了。”
子產反對說:“那不行,大凡一個人愛護另一個人,總希望對被愛護的人有利。現在你愛護一個人,卻把這么重要的事交給他。這好比你讓一個不會拿刀的人去割東西,那是會給割東西的人帶來很大損害的。這樣,今后又有誰敢再來求你保護呢?”
接著,子產誠懇他說道:“您是鄭國的棟梁,要是屋棟斷裂了,我們這些住在屋子里的人不是也要遭殃嗎?再舉一個例子說吧,如果您有一匹精致美麗的錦緞,您決不會把它交給一個不會裁衣的人去學著裁制衣服,因為您怕把錦緞結糟蹋了。”
說到這里,子產把話引到正題上來:“大官大邑是用來維護百姓利益的,這比那匹精致美麗的錦緞重要得多了。您連錦緞都舍不得給不會裁衣的人去裁制衣服,卻為什么把大官大邑交給毫無經驗的人去擔任和管理呢?您這樣的作法,豈不是把錦緞看得比大官大邑還要重了嗎?我也從來沒有聽說過借做官的機會來學做官的。”
子產見子皮聽了在點頭,又進一層說:“再拿打獵來作例子吧,有個人連馬車也不會駕、弓箭都不會射,他怎么能打到野獸呢?恐怕野獸沒有打著,自己卻要翻車呢。管理國家大事也是如此”總要先學會再去當政而不能先當起政來再去學。硬要這樣子,必定會造成重大損失。”
子皮聽了子產這席話,連連點頭說:“您說得對極了,我太不聰明了。衣服是穿在我自己身上的,所以我知道要慎重地選擇人來裁制。大官大邑關系到百姓的利益,我卻非常輕視,真是太鼠目寸光了!”說到這里,子皮向子產拜了一拜,接著又說:“如果不是先生用這番話來提醒我,我還不知自己干了蠢事呢。記得從前我曾經說過,你治理鄭國,我只治理我的家產,使我的身體有所寄托也就足夠了。我向您請求從今以后,連我的家事也聽從你的意見去做!”
子產聽了連連搖頭說:“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面各不相同一樣,我怎么敢說你的面貌與我的面貌相同呢?我心里覺得你這樣做很危險,所以據實相告。”子產這話的言外之意是,我心里的想法并不見得與你子皮的相同。
子皮覺得子產對國家非常忠誠,所以把政事完全委托給他。后來,子產把鄭國治理得富強起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人言可畏)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混淆是非 | 清 陶曾佑《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系》:“錮蔽見聞,淆混是非。” |
月明千里 | 南朝 宋 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時素臣正在得君,真個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 |
齊頭并進 | 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 |
戒驕戒躁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
形影相顧 | 《晉書·桓溫傳》:“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顧,隕越無地。” |
誅求無度 | 《舊唐書·于頔傳》:“擅興全師,僭為正樂,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殺戮不辜,誅求無度,臣故定謚為厲。” |
回光反照 | 元 楊暹《劉行首》第三折:“陽臺霧鎖,楚岫云遮,棄死歸生,回光返照。” |
結黨營私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黨營私,孤負任使。” |
昂首挺胸 | 《上饒集中營 浩氣長存》:“個個視死如歸,堅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