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識泰山的成語故事

拼音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基本解釋泰山:我國的名山;在山東省境內。有眼睛;卻不認得地位很高或本領很大的著名人物。
出處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有眼不識泰山的典故
宋朝時期,東京禁軍拳棒教頭王進的父親王升曾經棒打小流氓高俅。10年后高俅官至殿帥府太尉,直接管轄王進。高俅為報一棒之仇把王進抓來打一頓。王進連夜攜全家逃到史家莊,史進有眼不識泰山,還是史父識英雄,讓史進拜王進為師。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有眼不識泰山)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難言之隱 | 清 錢謙益《跋留庵》:“錢氏少為黨魁,晚托禪悅,生平頗多壹郁難言之隱。” |
零光片羽 | 黃遠庸《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其所對北京內外記者所言,皆不過此三種政策之零光片羽,蓋孫先生之樂觀主義如此。” |
阿世取容 |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六篇:“至叔孫通,則正以曲學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儀,知典禮也。” |
暴發戶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書,咱伺候過多少,沒瞧過他這囚攘的暴發戶,在咱面上混充老爺!” |
骨肉離散 | 《詩經 唐風 杕杜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 |
烏合之眾 | 管仲《管子》:“烏合之眾,初雖有歡,后必相吐,雖善不親也。” |
費盡心機 | 宋 戴復古《石屏集 論詩絕句》:“有時勿得驚人句,費盡心機做不成。” |
惜指失掌 |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
兵無常勢 | 先秦 孫武《孫子 虛實》:“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
繁文縟節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