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寒交迫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 hán jiāo pò
基本解釋交:一齊;迫:逼迫。饑餓、寒冷一齊襲來。形容生活極端貧困。
出處宋 王讜《唐語林》第一卷:“上謂曰:‘汝何為作賊?’對曰:‘饑寒交切,所以為盜。’”
饑寒交迫的典故
隋末唐初,由于多年戰亂,天下盜賊很多。唐高祖李淵有一次審問犯人:“你為什么要做賊?”犯人說:“饑寒交迫,沒辦法只好做賊”。李淵嘆息說:“我作為你們的國君,讓你們貧窮,這是我的罪過啊。”就把那人放了。唐太宗和大臣們議論防盜的事。有人建議用嚴刑來禁止。太宗說:“老百姓所以做盜賊,是因為勞役賦稅繁重、官吏貪婪盤剝,使得老百姓無法活下去,因此顧不得廉恥了。我們應當去掉奢侈浪費、減輕勞役和賦稅、選拔清廉的官吏,使老百姓衣食有余,這樣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哪里用得著重刑呀?”
經過幾年的治理,天下太平,東西掉在路上沒有人撿,晚上大門用不著關,商人在野外露宿。杜甫寫道:“九州道路無豹虎,遠行不勞吉日出。”(普天之下的道路上,都沒有攔路搶劫的強盜;那些出遠門的人,也用不著求神問卜,選個“出門大吉”的好日子)。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饑寒交迫)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訓練有素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兵尚書張鏊請以列顯為指揮僉事,專訓練。顯亦為當時名將,所至有功,故知訓練有素。” |
價值連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鍥而不舍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狐死首丘 | 戰國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
一塌糊涂 | 清 曾樸《孽海花》:“與其顧惜場面,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一塌糊涂,還不如一老一實,揭破真情,自尋生路。” |
誅求無度 | 《舊唐書·于頔傳》:“擅興全師,僭為正樂,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殺戮不辜,誅求無度,臣故定謚為厲。” |
穩操勝券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傳》:“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 |
目眩心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任道元抬頭起來看見,驚得目眩心花,魂不附體。” |
吳下阿蒙 | 晉 虞溥《江表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
鈿合金釵 | 唐 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