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木死灰的成語故事

拼音gǎo mù sǐ huī
基本解釋干枯的樹木;冷卻的灰燼。比喻心灰意冷;消沉已極或對一切事情無動于衷、冷漠無情。槁:干枯。
出處莊周《莊子 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槁木死灰的典故
大觀園內只有李紈一個寡婦,她原是賈珠的老婆,賈珠死后,她與五歲的兒子賈蘭相依為命。她出身金陵名宦家庭,知書達理,她青春喪偶后,雖處于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對外界一概不問不聞,就知道侍親養子,是一個賢妻良母。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槁木死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取長補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章:“千錘打鑼,一錘定音——隊長,你就決定吧。” |
孜孜以求 | 孫犁《蕓齋瑣談》:“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有根有據、博大精深的治學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 |
臨危受命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
群龍無首 | 《周易 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
出頭露面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孫二娘從小出頭露面,況是過來人,慣家兒,也不害什么羞恥。” |
壽元無量 |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四折:“爇龍涎一炷透蒼穹,祝吾生壽元無量。” |
快心滿志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只圖一時快心滿志,不管犯世途萬種危機。” |
一哄而起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地方上百姓動了公憤,一哄而起。” |
作亂犯上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智者稱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