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不旁聽的成語故事

拼音ěr bù páng tīng
基本解釋兩耳不往旁邊聽。形容專心致志的神態
出處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8回:“因見他姐妹們說笑,便自己走到階下竹前,挖心搜膽的耳不旁聽,目不斜視。”
暫未找到成語耳不旁聽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耳不旁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尾生之信 |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
香草美人 | 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靈修、美人,以譬于君。” |
結黨營私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黨營私,孤負任使。” |
哀而不傷 |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斗唇合舌。” |
名重一時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七:“師住徑山時,名重一時,如侍郎張公子韶,狀元汪公圣錫少卿、馮公濟川俱問道。” |
人心歸向 | 《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
供不應求 | 《茅盾選集 長春南關行》:“現在接受了南方六個單位的訂貨單,每天生產一至二噸,供不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