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存亡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ēng sǐ cún wáng
基本解釋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勢或斗爭的發(fā)展已到最后關(guān)頭。
出處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我婿離家不歸,數(shù)歲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
生死存亡的典故
公元前495年,魯定公隆重歡迎邾隱公,歡迎儀式上,邾隱公仰著臉,把玉器高高舉起,態(tài)度很傲慢。魯定公很謙虛地接受,孔子的學生子貢目睹了這場儀式。他認為他們沒有按照周朝的禮制去做,他們生死存亡的日子快要到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生死存亡)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小人得志 | 南朝·宋·何承天《為謝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
斗方名士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jié)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 |
走馬觀花 | 唐 孟郊《登科后》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有約在先 |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老夫人,這事本已有約在先,況兼孩兒又執(zhí)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緣分了。”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 |
爭先恐后 | 明 屠勛《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后。”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肝膽過人 | |
拉大旗作虎皮 |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guān)于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首先應(yīng)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著自己,去嚇唬別人。”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