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不分的成語故事

拼音wǔ gǔ bù fēn
基本解釋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谷。形容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
五谷不分的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周游列國,經歷衛、陳、蔡等國的碰壁后,從葉邑出來迷了路,子路前去問路,回來后發現不見了孔子,就問地里耕種的農夫,農夫說:“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子路發現遇到德高的隱者,只好自己尋找。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五谷不分)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趁火打劫 | 清 頤瑣《黃繡球》第三回:“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黃通理更代為躊躇,怕的是越來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的事。” |
林下風致 | 《宣和書譜·婦人薛濤》:“婦人薛濤,成都倡婦也。以詩名利時,雖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風致,故詞翰一出,則人爭傳以為玩。” |
白費心機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142回:“我只落得白費心機,徒然失身于人,也不能遂我之愿。” |
草菅人命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千萬不要草菅人命,視同兒戲!” |
直截了當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紫芝妹妹嘴雖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當,倒是一個極爽快的。” |
春風風人 | 漢 劉向《說苑 貴德》:“管仲上車曰:‘嗟茲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
舉善薦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仁義道德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
促膝談心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談心,甚是款洽。” |
通都大邑 | 唐 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強之間,而不知為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