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浮氣盛的成語故事

拼音xīn fú qì shèng
基本解釋形容人性情浮躁,態度傲慢。
出處孫犁《秀露集 文學和生活的路》:“好在還沒惹出什么大禍,我后來就不敢再這樣心浮氣盛了。”
暫未找到成語心浮氣盛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心浮氣盛)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價值連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正身明法 | 《晉書 元帝紀》:“二千石令長當袛奉舊憲,正身明法,抑齊豪強,存恤孤獨,隱實戶口,勸課農桑。” |
寸步不離 |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 |
拂袖而去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材輕德薄 | 宋 朱熹《論臧否所部守臣狀》:“熹委是材輕德薄,不足取信,豈復更敢臧否人物。”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謝扶民《壯族人民優秀的兒子韋拔群》:“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 |
九霄云外 |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這七寶盒中,我陳琳早魂飛九霄云外。” |
流離顛沛 | 宋 洪邁《容齋續筆 杜老不忘君》:“前輩謂杜少陵當流離顛沛之際,一飯未嘗忘君。” |
見危致命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
衣錦還鄉 | 《南史 劉之遴傳》:“武帝謂曰:‘卿母年德并高,故會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