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同舟的成語故事

拼音wú yuè tóng zhōu
基本解釋吳越:指吳國人和越國人。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xié)力,戰(zhàn)勝困難。
出處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吳越同舟的典故
春秋時,吳國和越國經常交戰(zhàn)。一天,在吳越交界處河面的一艘渡船上,乘坐著十幾個吳人和越人,雙方誰也不搭理誰,氣氛顯得十分沉悶。
船離北岸后,一直向南岸駛去。剛到江心,突然天色驟變,刮起狂風來。剎時間滿天烏云,暴雨傾盆而下,洶涌的巨浪一個接著一個向渡船撲來。兩個吳國孩子嚇得哇哇大哭起來,越國有個老太一個踉蹌,跌倒在船艙里。掌舵的老銷公一面竭力把住船舵,一面高聲招呼大家快進船艙。另外兩個年輕的船工,迅速奔向桅桿解繩索,想把篷帆解下來。但是由于船身在風浪中劇烈顛簸,他們一時解不開。這時不趕快解開絹索,把帆降下來,船就有翻掉的可能,情勢非常危急。就在這千鉤一發(fā)之際,年輕的乘客不管是吳人還是越人,都爭先恐后地沖向桅桿,頂著狂風惡浪,一起去解繩索。他們的行動,就像左右手配合得那么好。不一會,渡船上的篷帆終于降了下來,顛簸著的船得到了一些穩(wěn)定。老艘公望著風雨同舟、共度危難的人們,感慨他說:“吳越兩國如果能永遠和睦相處,該有多好啊!”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吳越同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眼淚洗面 | 宋·陸游《避暑漫抄》:“又韓玉汝家,有李國主歸朝后與金陵舊宮人書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 |
難以置信 |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當真把我的名字牽連到這個不名譽的嫌疑上面,一時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
用心良苦 | 清·錢謙益《題懷麓堂詩鈔》:“孟陽于惡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詩療之,曰:‘此引年之藥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
胸有成竹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安安靜靜 | 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45回:“只見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靜靜,那頂門內透出一條赤色真龍。” |
以身試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
三長兩短 | 明 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萬一些后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yī)活命。” |
庖丁解牛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yǎng)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 |
刀光劍影 | 南朝 梁 吳筠《戰(zhàn)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
指天誓日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其若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