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云雨的成語故事

拼音wū shān yún yǔ
基本解釋原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云降雨的事。后稱男女歡合。
出處戰(zhàn)國楚·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tái)之下。”
巫山云雨的典故
傳說古代襄王游覽高唐地區(qū),十分疲倦就在白天小睡了一會(huì),在夢(mèng)中看見一個(gè)仙女說:“我是高唐人,聽說你來了,愿意給你當(dāng)枕席。”襄王臨幸了她。臨別她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tái)之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巫山云雨)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在此一舉 | 《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
斗雞走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袁盎晁錯(cuò)列傳》:“袁盎病免居家,與閭里浮沉,相隨行,斗雞走狗。” |
孤身只影 | 元 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 |
窮途潦倒 | 傅抱石《<鄭板橋集>前言》:“他的一生,盡管夠得上是盤根錯(cuò)節(jié),窮途潦倒的一生。” |
有約在先 |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老夫人,這事本已有約在先,況兼孩兒又執(zhí)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緣分了。”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章炳麟《社會(huì)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
投石問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2回:“此名為‘投石問路’。下面或是有溝,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實(shí)地,再?zèng)]有聽不出來的。”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溢于言表 | 明 朱舜水《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來書十讀,不忍釋手,真摯之情,溢于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