忸怩不安的成語故事

拼音niǔ ní bù ān
基本解釋忸怩:羞慚的樣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亂。
出處茅盾《子夜》七:“在屠維岳的鋒芒逼人的眼光下,這張長方臉兒上漸漸顯現了忸怩不安的氣色。”
暫未找到成語忸怩不安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忸怩不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恨鐵不成鋼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6回:“只為寶玉不上進,所以時常恨他,也不過是‘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
來去無蹤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一回:“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來無影,去無蹤。” |
五花大綁 | 李季《王貴與李香香》第二部二:“順著捆來橫著綁,五花大綁吊在二梁上。” |
快馬加鞭 | 明 徐姬《殺狗記 看書苦諫》:“何不快馬加鞭,逕趕至蒼山,救取伯伯。”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3回:“這是送上門的。你老人家休錯這主意,過這村,就沒這店了。” |
以小見大 | 老舍《趙子曰》:“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可是以小見大,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 |
羅掘一空 |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30回:“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沒奈何任他所為。” |
弦外之響 | 王國維《人間詞話》四二:“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
繁文縟節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
一文不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佞幸列傳》:“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