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膏止火的成語故事

拼音tóu gāo zhǐ huǒ
基本解釋用油去澆滅火,火反而燒得更旺。比喻舉措失當,適得其反。
出處《新五代史·唐書·安重海》:“四方騷然,師旅并興,如投膏止火,適足速之。”
暫未找到成語投膏止火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投膏止火)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勢不可當 | 《晉書 郗鑒傳》:“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 |
易放難收 | 宋·朱熹《答鞏仲至》:“所謂修辭立誠以居業者,欲吾之謹夫所發以致其實,而尤先于言語之易放難收也。” |
脆而不堅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華而不實,脆而不堅。” |
自暴自棄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艾煊《大江風雷》第五部:“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就打斷了她的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
遏惡揚善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
釋車下走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行數百數,以駒為不疾,奪轡代之;御可數百步,以馬為不進,盡釋車而走。” |
過五關,斬六將 | |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章:“千錘打鑼,一錘定音——隊長,你就決定吧。” |
陳言務去 | 唐 韓愈《答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