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家之狗的成語故事

拼音sàng jiā zhī gǒu
基本解釋失去靠山,無家可歸者或喪失了主子、惶張驚恐,無處投奔者。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元·鄭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兩個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似漏網之魚。”
喪家之狗的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到各諸侯國講學,因孔子是保守派,與當時諸侯爭霸不合拍,常常受到冷遇。一次孔子與弟子走散,孔子呆在東門旁發呆,子貢問鄭國人孔子在何處。鄭國人說東門邊有個老頭子像一只喪家之狗在發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喪家之狗)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個人主義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這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 |
齊頭并進 | 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 |
干干脆脆 | 曹禺《雷雨》序:“魯大海自然要個硬性的人來演,口齒舉動不要拖泥帶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
死要面子 | 張潔《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絕不會把這些事往外講。” |
酒囊飯袋 | 宋 陶岳《荊湖近事》:“馬氏奢僭,諸院王子仆從烜赫,文武之道,未嘗留意。時謂之酒囊飯袋。” |
鬼爛神焦 | 唐 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 |
兵荒馬亂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
直搗黃龍 | 元 脫脫等《宋史 岳飛傳》:“飛大喜,語其下曰:‘今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
詐奸不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正在五岳樓下來,撞見個奸詐不及的,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廝帶將許多詐奸不及的三二十人,逕入家里,來宅子后看了,便要發遣我們出去,他要來住。” |
視死如歸 |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 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