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城借一的成語故事

拼音bèi chéng jiè yī
基本解釋背城:背向自己的城堡;借一:憑借最后一戰。背靠自己的城堡與敵人決一死戰。意謂作最后的奮斗。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背城借一的典故
春秋時,晉、魯、衛三國,于晉主將郤克之統率下,將來攻之齊軍打敗。齊頃公遂遣大臣國佐往晉處求和,克乘機苛求諸多條件,佐嚴辭以對曰:“晉如欲和談,齊愿獻寶玉與歸魯、衛之地。若以此為挾,吾國唯將‘背城借一’矣。”魯、衛二國之將孫行父與孫良夫從旁相勸,克終依齊之求而簽訂和約。 亦作“背城一戰”。《明·余邵魚·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回》:“世子華,年少方剛,請‘背城一戰’。”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背城借一)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撥云見日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見了爺爺,就是撥云見日,昏鏡重磨。” |
趁火打劫 | 清 頤瑣《黃繡球》第三回:“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黃通理更代為躊躇,怕的是越來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的事。” |
體恤入微 | 鄭觀應《盛世危言·女教》:“俄國特設教女收生院,凡胎前產后一切要癥,必須明白透澈,體恤入微。” |
翻箱倒柜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翻箱倒籠,滿屋尋一個遍,那有些影兒。” |
空口無憑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空口無憑的話,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 |
因噎廢食 | 漢 劉向《說苑》:“一噎之故,絕谷不食。” |
百無一是 |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無一是,且朝夕以此相臨,極為難處。” |
語不驚人 | 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
困而不學 |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逆來順受 |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12出:“逆來順受,須有通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