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自計的成語故事

拼音lín wēi zì jì
基本解釋計:計算。指臨到危險時刻只為自己著想。
出處后晉·劉昫《舊唐書·吳溆傳》:“人臣食君之祿,死君之難,臨危自計,非忠也?!?/p>
唐朝時期,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叛亂,自稱建興王,盧龍節度使朱滔也叛亂,自稱冀王,而他的哥哥朱泚進攻長安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秦。唐德宗逃到奉天,只有大將軍吳溆不臨危自計,前去長安游說朱泚歸降朝廷而被殺。
臨危自計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臨危自計)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反手可得 | 《荀子·非相》:“誅旦公,定楚國,如反手爾?!?/td> |
朝思暮想 | 宋 柳永《傾杯樂》詞:“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td> |
翹尾巴 | 毛澤東《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一萬年也不要驕傲,永遠不要翹尾巴。”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閉關自守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錢挾銅,奸吏因以愁民?!?/td> |
有權有勢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2卷:“從來有權有勢的,多不得善終,都是如此。” |
海底撈月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7卷:“先前的兩個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夫人送在別處去了?!?/td> |
團團轉 | 蘇青《結婚十年》第四章:“于是我急得在房中團團轉:出去呢?不出去呢?換衣服呢?還是不換?” |
罄竹難書 | 《舊唐書 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