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立文字的成語故事

拼音bù lì wén zì
基本解釋佛家語,指禪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經卷,唯以師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傳法授受。
出處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七佛 釋迦牟尼佛》:“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暫未找到成語不立文字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立文字)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傾家蕩產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董和傳》:“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 |
大公無私 | 清 龔自珍《論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謂大公無私也已。” |
革風易俗 | |
開門見山 |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評》:“太白發句,謂之開門見山。” |
一無所有 | 《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
形影相顧 | 《晉書·桓溫傳》:“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顧,隕越無地。” |
損人不利己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 |
曉以大義 |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第十四篇:“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合欲曉以大義。” |
人心歸向 | 《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
鳳毛麟角 |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文》:“康對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鳳毛麟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