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的車輪滾滾而過,卷出多少驚濤駭浪,給世人留下無數英雄偉人的豐功業績。在我的腦海中,有許多印象深刻的歷史人物:孔子諸葛亮岳飛談遷等等。而在這些歷史人物中,最讓我感動的當屬名著《史記》的編纂者----司馬遷。
司馬遷,字子長,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所寫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曾高度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梢姡斞赴阉旁诤蔚鹊母叨取?/p>
令我感動的是司馬遷在忍辱負重的情況下寫完了《史記》,那是多大的痛苦!司馬遷一生命運坎坷,為完成史作,不僅付出畢生心血,還受到常人所無法容忍的屈辱。正當他專心致志寫《史記》的時候,一場災難也正悄然降臨到他的身上。司馬遷為了替李陵將軍伸張正義,而出言有所冒犯漢武帝,漢武帝勃然大怒,就把司馬遷下了監獄受了宮刑。宮刑(即成為太監)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愿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后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孫臏等人,想到了他們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驕人成果。司馬遷頓時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氣,他毅然選擇了腐刑。面對最殘酷的刑罰,司馬遷痛苦到了極點,但他此時沒有怨恨,也沒有害怕。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正是靠著這種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發憤努力,整整13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這部52萬余字的輝煌巨著-----《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故事讀到這里,不禁讓人潸然淚下。與此同時,我更為他勇于堅持自己的理想而不惜任何代價的精神所感動。想想自己,真是慚愧不已,當我在學習上遇到稍微難點的題目時,我也會細細思考一番,但當我絞盡腦汁仍未想到答案時,便又準備放棄了,其實結果跟我只有一步之遙,但相差的卻是將成功拒于門外。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往往是因為我們不善于堅持,不敢向困難挑戰,從而一次次與成功擦肩而過。
誦讀歷史,讓人心智成熟,歷史偉人的精神事跡也在潛移默化的感染著我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的人生歷程所散發的人格魅力永遠會激勵后來人不斷地去探尋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