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從愚民政策和封建法西斯文化專制主義的侄桔下解放出來,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孕一‘系列文藝政策的貫徹執行,使得人民的文學鑒賞活動有了極大的改善,鑒賞能力也有了顯著的提高。人們在文學的海洋中游。泳,通過文學鑒賞,進一步地認識了生活,增長了知識,純潔了靈魂,陶冶了情操。
如今,不僅那些內容空虛、思想不健康的作品已為大多數讀者所厭惡,就是一些有積極內容但藝術性還不夠高的作品,也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了。他們喜愛那些“站在歷史的高度,真實地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的作品。使我認識到,做人首先應愛國,熱愛生活,追求生活中的美。
做人,要做高尚的有道德的人。人,應該有理想,有志氣,有頑強的意志。”也有的說:好的抒情詩和散文,能碗我們在工作之余得到精神上的休息和享受。
”還有的人說:“通過閱讀文學作品,使我不再用簡單的‘好,或‘分去評價人物·我慢慢地學會了用比較辯證的觀點去分析人物的地位和作品所反映的時代。”而優秀共青團員張海迪同志,在病魔成脅她生命的嚴重時刻,還用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書中的英雄形象保爾’柯察金等鼓勵自己,“下定決心,只要活著,就要為人民服務”。在她成長為青年先鋒和時代楷模的整個進程中,該從文學那里吸收了多少營養啊!所有這些,都足以說明:藝術對象確實創造出了“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人們的文學鑒賞水平確實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這種提高,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這是因為:隨著“四化”建設的迅速開展,學刊物也如雨后春筍,拔地而生(據統計,文學作品和文1949年至1980年全國共發表、出版中長篇小說900部,而1981至1982年發表、出版中長篇小說就有1150部,比以往三十一年的總和還要多。現在文藝刊物600多種,其中文學刊物就有200多種),這些文學作品和刊物的迅速誕生,使得文藝的百花園里,開始呈現了爭芳斗艷、絢麗多彩的大好局面。這些作品。
無論就主題的深刻性和題材的多樣性,還是就形象的鮮明性和形式的創新性,多有明顯的突破,不同程度地擎了新時斯的時代特點。當沁不秘免地也出現了一些較差的或是不好的作品。這就要求鑒賞者必須盡快地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否則,既不能正確地鑒賞優秀作品,從中吸收思想營養,得到美的享受;也不能正確地對待那些較差的或不好的作品,以致使自己的文學鑒賞活動走上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