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碧岬竭@首詩,應該無人不曉得,它雖然很普通,但我覺得它可以教導我們整個世界的人民。
小孩子可能都玩過沙包,也有鍛煉自己做的,里面應該裝上沙子,可是有裝大米、小米、綠豆······這雖然可以裝滿,但里面的怎么也是糧食??!還有的小孩把米粒弄到了桌子上、地上,有的把裝滿飯的碗碰掉了,米飯都灑了,家長就會在身旁說:“掉了,就不要了。”這都是可恥的。加入全國每天一人平均浪費三粒米,那么全國一天大約會扔掉四十二億粒大米。這都是用農民的汗水換來的。我們夏天可以在家里開著空調、玩著電腦、吃著薯片,逍遙無比。他們呢?冒著酷暑,頂著烈日鋤草、種地,天天忙得不得了。我么吃的蔬菜都來之不易。我們看著沒什么,但是,花了農民半年多的心血。所以,從今天起,我要告訴我的親人:米粒掉了,可以用水沖一沖再吃。盡量小心一些端起飯碗,防止米飯撒了。做飯是夠吃一天半天就行,以免米飯壞了,扔了怪可惜的······當然,我自己也要珍惜每一粒糧食,做一個節約糧食小標兵。
粒粒皆辛苦,它可以教導我,教導中國,教導全世界每一個生存的人,我們不能浪費,不能浪費農民的每一粒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