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的詩,每一首詩都有別具一格的詩意,都表達了不同的感情。而最讓我感動的一首詩是唐代作者李紳的《憫農》。
這首詩雖然很簡潔,但它的意義極為深刻。這首詩只有短短的四句話: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幾句話的意義是:烈日當空,農民還在田野里揮動著鋤頭為禾苗鋤草,汗水流淌著,滴進禾苗下的泥土。誰知道這盤中的飯食是怎么來的嗎?著每一粒糧食都飽含著農民的辛苦!這首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鮮明而形象地描寫了農民在烈日炙烤下,揮汗鋤的勞動場景。詩中深深感嘆糧食來之不易,勸導人們要珍惜糧食,表現了對農民的深深同情、憐憫的感情。
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成員,能夠這樣關心你,農民疾苦,發出同情的呼聲,在那個時代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在今天,這首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小詩,仍然是我們要珍惜農民的成果、愛惜每一粒糧食的座右銘。這首詩讓我深受感動,因為這首詩讓我感受到農民的辛苦與糧食的來之不易。從今以后,我們應該節約糧食,不要浪費,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人都能明白這一點,我們何曾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