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看窗外,月色朦朧,霧繞柳梢,細波微漾,悄無一人;又探窗內,燈火闌珊,汗如雨下,火光交接,堅苦卓絕。他,只知道,腐朽的生命,只有再生繁華。
——題記
天氣仍似深秋,已然是初冬,光色昏暗。只因那幾朵含苞待放的臘梅在枯葉叢中星星點點地綴著,才略有冬日的感覺。路旁的電線桿歪歪斜斜的,撐著快要塌下來的天空,河水里沒了倒影,昏暗,無光,這一切的一切,都像在述說著而立之年的人生,如此慘淡,也正如那初冬前的深秋,黯淡,卻有寒意……
其實他知道,他注定沒有家,沒有事業,沒有眾人所擁有的一切……,他每天只有醉生夢死,像失了魂的軀殼。呵!潦倒?失意?皆是常事。但是,每當天空的黑漸漸壓下來時,他就會被壓得喘不過氣,窒息,因為誰都不會明白他失去親人的痛苦,所以,夜晚的路燈是白日的太陽,至少,可以減輕他的痛楚。可是,他亦清楚,人生不能一直這樣,他常回憶起他的十八歲:“十八歲是騷動的大海,是一葉揚帆;十八歲是嫩嫩的青草,是一顆露珠;十八歲是歡快的小溪;是一朵浪花。”
眾那般,而立年華,尚還存,只有艱難苦恨,未繁雙鬢,潦倒傷情。
再回首,流年青春,已不在,惟那愉快樂喜,已成記憶,刻苦銘記。
最終,他逃離了這個白晝有痛,黑夜有苦的,城市。
不知道他逃了有多久,逃了有多遠,他只知道,這里,是他夢想與理想的交匯點,是啊,他也曾經追求過他的人生,十八歲的他,是綻放的玫瑰……。“飄飄拂拂的雨絲,楚楚依依地飄下來,裊裊上升的乳白的炊煙濕了,變成了粉藍色,一絲一絲地融入霧雨中。”而在豐收季節,這樣撩人的景象卻蕩然無存,農人們忙碌地收割,太毒的日光射在農人們身上,把他們侵蝕地“體無完膚”,抱怨四起,所以,他想創造一種可以收割的機器,當然,這不是天方夜譚,這是他的夢。他,決定了,他的而立之年的人生,就此開始。當然,他連自己的起居都無法解決,何況還要造福于農人們。然,農人們都嘲他不務正業,還不如好一塊荒地,
倒還好。但他卻毫不理會,繼續他的“事業”,因為,只有這樣,才會忘記傷痛,只有這樣,腐朽的生命,才會再生繁華。
科學,創造,包裹了他的心,包裹了他的一切。在他的墻上有這樣一段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應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應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就能夠說,我已把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最壯麗的事業。”是的,就像保爾柯察金那樣,他已把整個生命獻給了這個創造,發明,他最終實現了他的夢想,他不顧別人的看法,經過了無數個難熬的日子,在痛與苦的邊緣掙扎,他明白了,三十歲的人生,同樣精彩。
多年的生活,使他懂得了什么才叫人生,十八歲那時的美好,現在的美好。行徑在鄉間的小路上,他唱起了十八歲那年的歌:
我要永遠記得那一天
我勇敢了
在這同樣地點擁有你的
那一刻
突然覺得很感激我能活著
我要永遠記得那一天
我微笑了
眼中閃著淚水心卻一直溫暖的
堅定對我說
不停對我說
我要我快樂
他終于知道,造福于別人的那一刻的感受,快樂!欣喜!無法言表。他也知道,人生,這個東西,破鏡,也能重圓。
又是一個似秋的初冬,已然不是那個醉生夢死的那個他。這個初冬,臘梅綻放地無比燦爛……
呵!也許,是不停追逐的夢,也許,是他創新的精神,他的生活,就像那十八歲的天空,因為,在這真真實實的夢里,給他帶來了一個道理:腐朽的生命,只有再生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