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聊城,我是生在那里,長在那里的人。對于我來說,聊城就是我的家鄉,我對家鄉的歷史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今年暑假,我就和我姐姐一起來到位于聊城環城湖畔的一家水城博物館。
首先,走進一樓,我看到一幅很大的聊城俯瞰圖,上邊將聊城市的各個縣,鎮標示的清清楚楚。我還在姐姐的指導下找到了我家呢!一樓共三個展廳,概括描述了聊城的古今狀貌。文化。習俗及工藝品。
進入二樓展廳,這里是聊城運河的詳細展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對古時鎮水獸,它們是用石頭雕刻的,栩栩如生。姐姐告訴我摸摸頭保平安,我還和它倆合影留念了呢!向前走出現了運河地圖,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的京杭大運河約占了全國南北總長三分之一多的距離。繼續向前,我知道了京杭大運河最先掘于何時以及他名稱的由來。在運河千百年歷史中,有幾次洪水泛濫,所以博物館列出了幾位治水英雄,他們的聰明才智讓我看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能干。這里還展出了很多運河沿岸的文化,例如:大小碼頭的繁華。山陜會館的戲臺。臨清的磚窯等等,還陳列了很多出土的瓷器以及貨幣。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啊!
最后我們來到三樓,這里共有三個展廳,詳細展示了從古至今的聊城各類文化。我看到了原始部落的陶器獸骨,還了解了戰國時孫臏和龐涓“增灶減兵”的典故以及歷朝歷代的貨幣,銅錢和銀票,各種玉佩,古書和真正的古人毛筆字。
這就是我的家鄉--聊城,通過游覽博物館,我對自己家鄉的文化有了更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