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初一《昆蟲記》讀后感字 初中昆蟲記讀后感篇一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法布爾經常一絲不茍的觀察昆蟲們有趣的“生活”,他把觀察的一點一滴都記錄下來,法布爾幾乎窮盡了大半生的時間與精力陸續寫成了10大卷《昆蟲記》。《昆蟲記》的發表,在世界上引起了一片贊嘆之聲,為此,法布爾還被稱之為“昆蟲荷馬”。在1910年時,晚年的法布爾曾因此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呢!
讀完了這本書以后,我感受到了法布爾的一生那種刻苦勤奮、銳意進取、自學成才的能力與他的那股鉆勁兒、韌勁兒、孜孜不倦的勁兒,簡直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對昆蟲的那份好奇,那份愛,是非常人能夠所理解的。
法布爾對于昆蟲的研究之深,使他筆下的那些小蟲子,一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充滿了靈性,讓人看了以后,著實的感到了昆蟲的可愛,就連讓人最惡心的食糞蟲讓人看得都妙趣橫生。
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我們應學習法布爾的這種精神,在任何情況下,干任何的一件事情,都必須要有一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再會不斷的進步,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我們要踏踏實實的干好每一件事,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認認真真的干好我們的每一件事,不要老是浮在水面上,如果是這個樣子,那么你將一事無成;我們在觀察一些事物的時候,要對那個事物表示有一種好奇心,這樣才可以寫出一篇好的觀察日記。
初一《昆蟲記》讀后感字 初中昆蟲記讀后感篇二
小時候隨手翻過《昆蟲記》,卻因太小讀不懂,深覺無味,自此不再翻開。幸而老師要求讀,才得品味此經典。
總體來說,他就是在講述一個屬于昆蟲的世界,婚禮、習俗、住宅、階級分化,一切都有,可謂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若說他介紹了昆蟲的習性,是對的,但他不僅介紹了昆蟲的習性,也介紹了昆蟲的感情,其嚴謹似科學書籍,其優美勝似散文。
對我個人而言,最讓我難忘的是“蟹蛛”這種昆蟲了,書中說:“它美麗,美到讓人怕不起來,它走路像蟹,而對于那畢生奉獻知情勝似人。”蟹蛛總會讓孩子藏在卵內,當它們出生時,拼盡全力將卵咬開一個口子,便于孩子爬出,然后蟹蛛自己死去,感動之余,也有驚訝,弱小的蟲子怎么也有如此偉大的母愛。
我想起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是說一位母親重病臨危的幾年內為幼小的兒子打出夠穿幾年的毛衣,母愛可以超越人力,在愛中,沒有什么是爆發不出巨大的潛力。
有人天真地以為,只有人才是最富有感情的智慧生物,那在讀完這本書之后,會發現昆蟲用幾周的生命將人類數十年所付出的感情都付出了,所以昆蟲的一生也許更高效一些,它們捕食時用的小計倆,打架時一舉打中對方致命弱點的精準不能不讓人嘆服。
《昆蟲記》向我們展現出了另一個世界,另一個社會,它們與我們的不同僅在于體形與它們的社會交流方式,沒有什么人類情感是昆蟲沒有的,只是我們不了解而已。
尊重每一個生命,因為它們都有權去愛,去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