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鋼琴課后,我像往常一樣走路回家。想從琴行走到我家還是有一點難度的,路途中需要橫穿兩次馬路。我終于來到了十字路口——距離信號燈變綠還有20秒,我身邊的人多了起來。——距離信號燈變綠還有15秒,車流慢慢減少,我身邊的人更多了,有一兩個已經準備“動身”。——距離信號燈變綠僅有10秒,車流已經很少。此時,我身邊的“大部隊”竟一涌而上,同時向馬路對面走去。我見人群已動,便也跟了上去——跟著人群才安全。我想。
行進到一半時,一陣刺耳的鳴笛聲從我們右側傳來,一輛客車正在駛來。人群加快了腳步,我因慌亂而踩到了一位抱著嬰兒的老奶奶的腳,但她因急切閃避車輛而沒有注意到。“呼——”卡車從我們背后駛過,我們安全到達對面。此時——距離信號燈變綠還有3秒。
結合我的親身經歷,我想人們有“中國式過馬路”行為的主要原因是抱有僥幸心理,更多的,人們或許吧自己的命運寄托在“運氣”上,總認為自己不可能成為哪幾萬分之一的“倒霉人”,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為那節省的三,四分鐘而賭上自己。殊不知,人們每時每刻都有幾率遭遇那幾萬分之一,幾秒之差結果變天差地別。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安全素質教育力度不夠,暫且撇開交通部門的疏忽管理不談,若人們個個都具有安全意識,那么便無人會違反交通規則,更不會有“中國式過馬路”一詞產生。現在人們都有著和我一樣的錯誤想法——跟著人群不會錯。一個先走,后面的就跟著走。毫無安全意識。對此我國的安全教育因加大力度。各臺關于交通交通安全的公益廣告;街頭巷尾的安全標識,標語;學校,老師的重點介紹等等這些越多越好。
新聞中又開始播報關于“中國夢”這一話題。在我看來,人的生命是實現任何夢想的現實基礎。破解“中國式過馬路”,不僅是一道公民素質題,更是一道國家管理題。此番行為被赫然冠上“中國”二字,不僅關系到人民的人身安全,而且關系到國家的尊嚴。既然是中國夢,便要與中國的卓越發展有所聯系,這一“小事”折射出的是國民的素質,若愈演愈烈,后果不堪設想!
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在馬路旁看到人群井然有序地過馬路,司機們也懂得禮讓,讓“中國式過馬路”成為我國國民素質,國家文明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