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貓》教學反思篇一
這個單元的練習重點是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比較簡單易學的方法。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一般這種的段落里都有總起句或中心句。如《貓》,每個自然段開頭都有一個總起句。但第2、3自然段總起句只是分別概括第2、3自然段內容,只有第一自然段的開頭“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概括全大段的主要內容,可作為第一大段的段落大意。同樣第4自然段總起句的前半部分“滿月的小貓更可愛”可作為第二大段的`段落大意。這篇課文按照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的特點可以用歸并法把分成兩大段。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又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本文時我抓住兩個要點:一是深入理解作家對貓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學習作家的語言技巧;二是要仔細品味中蘊涵著的既顯而易見又不著痕跡的感情抒發。
教學中,我讓學生從字里行間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學生能體會到作者采用對比的方法分三個方面生動形象地描寫了貓的古怪性格。“老實”、“貪玩”、“盡職”,這看似矛盾的三方面都集中在貓的性格上,學生通過自己研究發現這三個矛盾的方面是用三次“可是”作轉折,寫出貓既老實又貪玩,雖貪玩卻盡職,雖膽小卻勇猛的性格特點。第二自然段中,“這可都憑它的高興。”一句,一個“可”字,形象地寫出了貓的古怪,同時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整堂課的教學我主要采用了以讀為主的方式進行教學。讀是為了寫,為了表達。因此,課堂上我帶領孩子們體會作者用字的準確,“蹭”的一字千金,“小梅花”的準確恰當而富有人情味,都是教學中的重點,同時,還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將的空白點表達,如貓叫的豐富多腔是怎樣的等情景。這節課,貓的可愛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引導學生學習老舍寫作方法上有所欠缺,以后應該注意讀寫結合,多進行寫作方法上的指導。
《貓》教學反思篇二
10月25日,我有幸聘為20xx年xx縣“國培計劃”示范性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實踐性教師培訓觀摩課執教教師,我上的是初中語文《貓》。我因為公開課的經驗不足,缺乏自信導致緊張過度,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層出不窮。現就自己執教的《貓》這一課做深入剖析。
首先,教學設計的能力弱,教學理念陳舊。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握不準示范課的要點,區分不清該闡述的內容范圍的寬度和廣度。例如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我不知道是為了考試而介紹簡單要點,還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詳實闡述,因而在矛盾之中,讓學生拓展了知識,致使實際的教學在此出現了費時過多的情況。
其次,教學設計不斷更改,想法太多,導致課堂上的問題的出現。
因為平時自己極少主動上公開課,但喜歡學習像其他教師學習,也因此否定了自我,只聽從他人的建議而忘記了自己的思想,致使自己上課時是表演別人的東西,而忘記自己思想的存在,讓自己在教學中沒有了自己。《貓》這篇文章的篇幅過長,我的設計是將兩節課的內容緊縮為一節來展現,但后來采取他人的建議更改分為兩課時來上,因此導致上課時寫作特點這一重點知識完全可以理清,卻改為下一節課的內容,導致這節課的重點不突出。
再次,對學生的學情了解不到位。
這次執教的班級七(1)班的學生的閱讀水平很高,與我所教班級的閱讀水平相差很多,因此在問題的設置上偏向簡單,當要求交流的問題,該班學生不用交流、不用閱讀課文就解答出來了,雖然我也極力要求他們先討論,但這個交流的教學環節形同虛設,也失去了語文教學課堂的內涵。
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在此就不再一一贅述。我感謝這一次的活動,讓我清楚自己與優秀教師的差距。接下來,我急需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活動,多找機會鍛煉自己,提高自己上語文公開課的水平;同時加大閱讀先進教育理論書籍的力度,扎實語文的教學功底,上好每一節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