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寄曹溪禪寺并東南山長老三首 其二
題寄曹溪禪寺并東南山長老三首 其二。清代。劉鶚。 詔持玉節遍咨詢,嶺海重來白發新。濟世不存菩薩行,當年徒見宰官身。痛憐世外何多劫,遠想山中別有春。寄語堂頭大和尚,何當握手話前因?
[清代]:劉鶚
詔持玉節遍咨詢,嶺海重來白發新。濟世不存菩薩行,當年徒見宰官身。
痛憐世外何多劫,遠想山中別有春。寄語堂頭大和尚,何當握手話前因?
詔持玉節遍咨詢,嶺海重來白發新。濟世不存菩薩行,當年徒見宰官身。
痛憐世外何多劫,遠想山中別有春。寄語堂頭大和尚,何當握手話前因?
唐代·劉鶚的簡介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后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
? 劉鶚的詩(249篇) 〕
明代:
王澤
缺月耿初夕,荒寒野店開。松聲一枕落,茅屋萬山堆。
愁豈掃能去,春還遲不來。思親今夜夢,已近半程回。
缺月耿初夕,荒寒野店開。松聲一枕落,茅屋萬山堆。
愁豈掃能去,春還遲不來。思親今夜夢,已近半程回。
宋代:
王邁
此是河清宴。覺朝來、薰風滿入,生綃團扇。太守愁眉才一展,且喜街頭米賤。且莫管、官租難辦。繞砌苔錢無限數,更蓮池、雨過珠零亂。盡買得,凌波面。家山樂事真堪羨。記年時、荔支新熟,荷筒齊勸。底事來尋蕉鹿夢,贏得乾忙似箭。笑富貴、都如郵傳。做了豐年還百姓,便莼鱸、歸興催張翰。看卿等,上霄漢。
此是河清宴。覺朝來、薰風滿入,生綃團扇。太守愁眉才一展,且喜街頭米賤。且莫管、官租難辦。繞砌苔錢無限數,更蓮池、雨過珠零亂。盡買得,淩波面。家山樂事真堪羨。記年時、荔支新熟,荷筒齊勸。底事來尋蕉鹿夢,贏得乾忙似箭。笑富貴、都如郵傳。做了豐年還百姓,便莼鱸、歸興催張翰。看卿等,上霄漢。
明代:
張寧
遲遲松柏林,郁郁山水窟。依依久住人,宛宛舊游客。
人客不改心,山木不改色。彼哉同州庸,華蘼何所擇。
遲遲松柏林,郁郁山水窟。依依久住人,宛宛舊遊客。
人客不改心,山木不改色。彼哉同州庸,華蘼何所擇。
:
徐震堮
虛堂風引隔湖鐘,秋在西南八九峰。五尺瘦藤閑掛臂,溪山只覺欠從容。
虛堂風引隔湖鐘,秋在西南八九峰。五尺瘦藤閑掛臂,溪山隻覺欠從容。
宋代:
曾鞏
東南溪水來何長,若耶清明宜靚妝。南湖一吸三百里,古人已疑行鏡里。
春風來吹不生波,秀壁如奩四邊起。蒲芽荇蔓自相依,躑躅夭桃開滿枝。
東南溪水來何長,若耶清明宜靚妝。南湖一吸三百裡,古人已疑行鏡裡。
春風來吹不生波,秀壁如奩四邊起。蒲芽荇蔓自相依,躑躅夭桃開滿枝。
明代:
陳子升
一水何煩遠溯洄,荔支灣上柳塘隈。大夫舊創迎風館,中圣新持避暑杯。
疏雨灑松棋子落,暗潮翻荇棹歌來。濠梁陳跡湘累怨,玉麈揮殘賦莫裁。
一水何煩遠溯洄,荔支灣上柳塘隈。大夫舊創迎風館,中聖新持避暑杯。
疏雨灑松棋子落,暗潮翻荇棹歌來。濠梁陳跡湘累怨,玉麈揮殘賦莫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