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江上寄懷喬生兼訊黎美周歸信
夏日江上寄懷喬生兼訊黎美周歸信。唐代。李貞。 扶離染就羅裙茜,江妃笑上芙蓉殿。亭亭翠蓋倚酡顏,秾李夭桃嘆衰賤。清溪女兒罷浣紗,蜻蜓艇子載琵琶。采菱歌怨江南暮,一夜風吹度落花。憶君遙在城南曲,七尺蝦須擁寒玉。庭前榴火燒白云,南熏一洗清如沐。花渡頭前金是塘,幾回涉水行搴裳。聞道云英猶未嫁,相迎應學唱迎郎。
[唐代]:李貞
扶離染就羅裙茜,江妃笑上芙蓉殿。亭亭翠蓋倚酡顏,秾李夭桃嘆衰賤。
清溪女兒罷浣紗,蜻蜓艇子載琵琶。采菱歌怨江南暮,一夜風吹度落花。
憶君遙在城南曲,七尺蝦須擁寒玉。庭前榴火燒白云,南熏一洗清如沐。
花渡頭前金是塘,幾回涉水行搴裳。聞道云英猶未嫁,相迎應學唱迎郎。
扶離染就羅裙茜,江妃笑上芙蓉殿。亭亭翠蓋倚酡顔,秾李夭桃歎衰賤。
清溪女兒罷浣紗,蜻蜓艇子載琵琶。采菱歌怨江南暮,一夜風吹度落花。
憶君遙在城南曲,七尺蝦須擁寒玉。庭前榴火燒白雲,南熏一洗清如沐。
花渡頭前金是塘,幾回涉水行搴裳。聞道雲英猶未嫁,相迎應學唱迎郎。
唐代·李貞的簡介
李貞(627年-688年10月12日),唐太宗第八子,母燕德妃。官至太子太傅,被先后封為漢王、原王、越王。武則天當政時,李貞因起兵失敗而飲毒自盡。開元五年(716年),唐玄宗將李貞、李沖重新改葬,追謚號為敬。
...〔
? 李貞的詩(37篇) 〕
:
崔榮江
炙灼錐千孔,淋淋汗若漿。桔槔深不汲,涸陌渴黍梁。
違久瀺灂水,相逢只夢鄉。蒸床身烙餅,葦席洼盛湯。
炙灼錐千孔,淋淋汗若漿。桔槔深不汲,涸陌渴黍梁。
違久瀺灂水,相逢隻夢鄉。蒸床身烙餅,葦席窪盛湯。
:
汪石青
龍鸞百隊會蟠桃,冷看熙來攘往勞。座上有時吹合雅,人間何處吊離騷。
投壺未必諸天笑,銜石終看一念牢。妙手不辭稍點綴,居然忘鏡又忘刀。
龍鸞百隊會蟠桃,冷看熙來攘往勞。座上有時吹合雅,人間何處吊離騷。
投壺未必諸天笑,銜石終看一念牢。妙手不辭稍點綴,居然忘鏡又忘刀。
唐代:
李山甫
國東王氣凝蒲關,樓臺帖出晴空間。紫煙橫捧大舜廟,
黃河直打中條山。地鎖咽喉千古壯,風傳歌吹萬家閑。
來來去去身依舊,未及潘年鬢已斑。
國東王氣凝蒲關,樓臺帖出晴空間。紫煙橫捧大舜廟,
黃河直打中條山。地鎖咽喉千古壯,風傳歌吹萬家閑。
來來去去身依舊,未及潘年鬢已斑。
唐代:
馬戴
夕陽逢一雨,夜木洗清陰。露氣竹窗靜,秋光云月深。
煎嘗靈藥味,話及故山心。得意兩不寐,微風生玉琴。
夕陽逢一雨,夜木洗清陰。露氣竹窗靜,秋光雲月深。
煎嘗靈藥味,話及故山心。得意兩不寐,微風生玉琴。
清代:
洪亮吉
好因魴鯉答枯魚,總覺蛩蛩念巨虛。白日懷人當檻坐,紅云羨爾對江居。
身名莫笑中條叟,鄉里須乘下澤車。丙舍一椽松數尺,未妨他日訪吾廬。
好因魴鯉答枯魚,總覺蛩蛩念巨虛。白日懷人當檻坐,紅雲羨爾對江居。
身名莫笑中條叟,鄉裡須乘下澤車。丙舍一椽松數尺,未妨他日訪吾廬。
:
王洪
碧嶂丹崖瀉不停,翠微云凈轉分明。春風不散空中影,夜月偏聞樹底聲。
內苑分來瑤草合,御橋流出鳳池平。仙源信與人間別,歲歲年年長自清。
碧嶂丹崖瀉不停,翠微雲淨轉分明。春風不散空中影,夜月偏聞樹底聲。
內苑分來瑤草合,禦橋流出鳳池平。仙源信與人間別,歲歲年年長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