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戒壇潭柘二寺得詩六首示嘿園宰平因寄堇腴 其四
重游戒壇潭柘二寺得詩六首示嘿園宰平因寄堇腴 其四。清代。陳寶琛。 曉尋觀音洞,乃登極樂峰。洞深未窮底,峰峻淩空濛。峰后亦一洞,謂與渾河通。當年避兵人,千百來求容。眾人一不見,從此丸泥封。我讀壁上題,盡然聲淚同。上述亂離狀,下勘富貴空。誰將此時心,散作千聲鐘?回向懺我佛,冷冷西來風(fēng)。
曉尋觀音洞,乃登極樂峰。洞深未窮底,峰峻淩空濛。
峰后亦一洞,謂與渾河通。當年避兵人,千百來求容。
眾人一不見,從此丸泥封。我讀壁上題,盡然聲淚同。
上述亂離狀,下勘富貴空。誰將此時心,散作千聲鐘?
回向懺我佛,冷冷西來風(fēng)。
陳寶琛簡介
唐代·陳寶琛的簡介

陳寶琛(1848—1935年),字伯潛,號弢庵、陶庵、聽水老人。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書陳若霖曾孫,晚清大臣,學(xué)者,官至正紅旗漢軍副都統(tǒng)、內(nèi)閣弼德院顧問大臣,為毓慶宮宣統(tǒng)皇帝授讀。中法戰(zhàn)爭后因參與褒舉唐炯、徐延投統(tǒng)辦軍務(wù)失當事,遭部議連降九級,從此投閑家居達二十五年之久。賦閑期間,熱心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復(fù)調(diào)京充禮學(xué)館總裁,辛亥革命后仍為溥儀之師,1935年卒于京寓,得遜清“文忠”謚號及“太師”覲贈 。
...〔 ? 陳寶琛的詩(564篇) 〕猜你喜歡
陳仲怡刺史留飲寓齋看燈屏同李蘧門作
煙綃霧縠稱絲絕,中含火齊光皎潔。鯨魚鱗甲動蚖膏,秀華掩映管弦咽。
風(fēng)流太守解組歸,愛客開樽燈月煇。滅燭留髡客不去,不知門外雪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