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行路難
雜曲歌辭。行路難。唐代。張纮。 君不見溫家玉鏡臺,提攜抱握九重來。君不見相如綠綺琴,一撫一拍鳳凰音。人生意氣須及早,莫負當年行樂心。荊王奏曲楚妃嘆,曲盡歡終夜將半。朱樓銀閣正平生,碧草青苔坐蕪漫。當春對酒不須疑,視目相看能幾時。春風吹盡燕初至,此時自謂稱君意。秋露萎草鴻始歸,此時衰暮與君違。人生翻覆何常足,誰保容顏無是非。
[唐代]:張纮
君不見溫家玉鏡臺,提攜抱握九重來。
君不見相如綠綺琴,一撫一拍鳳凰音。人生意氣須及早,
莫負當年行樂心。荊王奏曲楚妃嘆,曲盡歡終夜將半。
朱樓銀閣正平生,碧草青苔坐蕪漫。當春對酒不須疑,
視目相看能幾時。春風吹盡燕初至,此時自謂稱君意。
秋露萎草鴻始歸,此時衰暮與君違。人生翻覆何常足,
誰保容顏無是非。
君不見溫家玉鏡臺,提攜抱握九重來。
君不見相如綠綺琴,一撫一拍鳳凰音。人生意氣須及早,
莫負當年行樂心。荊王奏曲楚妃歎,曲盡歡終夜將半。
朱樓銀閣正平生,碧草青苔坐蕪漫。當春對酒不須疑,
視目相看能幾時。春風吹盡燕初至,此時自謂稱君意。
秋露萎草鴻始歸,此時衰暮與君違。人生翻覆何常足,
誰保容顔無是非。
唐代·張纮的簡介
張纮(151—211年),字子綱,廣陵人。東吳謀士,和張昭一起合稱“二張”。孫策平定江東時親自登門邀請,張纮遂出仕為官。后來,張纮被派遣至許都,任命侍御史。但孫權繼位時張纮又返回了東吳,任長史之職。張纮后來建議孫權遷都秣陵,孫權正在準備時張纮病逝,其年六十歲。孫權為之流涕。
...〔
? 張纮的詩(5篇) 〕
宋代:
李綱
鬢毛蕭颯寸馀冠,蒙犯風霜卻歲寒。但使孤忠能感激,豈辭遠謫備艱難。
蒼蒼云木留深景,渺渺深溪瀉暮湍。獨坐苦吟山寺冷,照人孤月正團欒。
鬢毛蕭颯寸馀冠,蒙犯風霜卻歲寒。但使孤忠能感激,豈辭遠謫備艱難。
蒼蒼雲木留深景,渺渺深溪瀉暮湍。獨坐苦吟山寺冷,照人孤月正團欒。
宋代:
吳順之
堯舜垂衣明日月,皋夔論道際風云。須知天地生成德,間世真儒輔圣君。
堯舜垂衣明日月,臯夔論道際風雲。須知天地生成德,間世真儒輔聖君。
宋代:
蒲宗孟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顏。鄉閭接營道,風物近廬山。
萬石今興廢,三亭誰往還。不知零與永,二郡孰安閒。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顔。鄉閭接營道,風物近廬山。
萬石今興廢,三亭誰往還。不知零與永,二郡孰安閒。
明代:
宋琬
子夜清歌,隔簾疑在青天外。瓊簫玉管。莫把鶯喉礙。
紗帽籠頭,卸卻殘妝戴。嬌羞壞。廣場無奈。初學男兒拜。
子夜清歌,隔簾疑在青天外。瓊簫玉管。莫把鶯喉礙。
紗帽籠頭,卸卻殘妝戴。嬌羞壞。廣場無奈。初學男兒拜。
清代:
周之琦
五湖空約,為迷津、翻學鴟夷生計。釣艇漁舟頻喚取,替卻駪駪征騎。
蕙帶徐搴,蓀橈緩蕩,萬頃玻璃碎。青溪幾折,晚風吹夢無際。
五湖空約,為迷津、翻學鴟夷生計。釣艇漁舟頻喚取,替卻駪駪征騎。
蕙帶徐搴,蓀橈緩蕩,萬頃玻璃碎。青溪幾折,晚風吹夢無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