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終南山
望終南山。唐代。李世民。 重巒俯渭水,碧嶂插遙天。出紅扶嶺日,入翠貯巖煙。疊松朝若夜,復岫闕疑全。對此恬千慮,無勞訪九仙。
[唐代]:李世民
重巒俯渭水,碧嶂插遙天。出紅扶嶺日,入翠貯巖煙。
疊松朝若夜,復岫闕疑全。對此恬千慮,無勞訪九仙。
重巒俯渭水,碧嶂插遙天。出紅扶嶺日,入翠貯巖煙。
疊松朝若夜,複岫闕疑全。對此恬千慮,無勞訪九仙。
詩歌一開篇便透出一股帝王雄霸之氣,收束由景入情,面對如此美好河山,哪里還有人生煩惱憂慮?也不必尋訪神仙!
全詩寫景,終南山在長安附近,首聯總寫,其山在渭水之畔,重巒疊嶂,直插云天。頷聯寫遠景,運用了倒裝的手法,有設問的語氣:那紅紅的,是從山嶺上緩緩升起的太陽,那凝翠谷中的是被樹染綠的山間霧嵐。頸聯寫近景,那重重疊疊的松樹遮住了陽光,使山間的白晝也仿佛是夜里;那一層層的山崖之間似乎沒有分界,成為了一個整體。尾聯收束發感慨,這座山就足以使人放下紛繁的思緒,而親近自然,有了仙氣,何必再去苦苦追尋求仙路。
唐代·李世民的簡介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
? 李世民的詩(92篇) 〕
宋代:
蔡覿
海風拍枕燈初暗,山雨打窗人正寒。料得此軒秋更好,怒濤推月上闌干。
海風拍枕燈初暗,山雨打窗人正寒。料得此軒秋更好,怒濤推月上闌幹。
明代:
于慎行
如何塵外侶,亦受世間名。佛果修無漏,官階號不更。
紫衣宮錦制,丹誥法音迎。為問酬恩地,朝朝梵誦聲。
如何塵外侶,亦受世間名。佛果修無漏,官階號不更。
紫衣宮錦制,丹誥法音迎。為問酬恩地,朝朝梵誦聲。
宋代:
王安石
泊船香爐峰,始與子相識。寄書邗江上,詒我峰下石。
緣以湘水竹,攜持與南北。永懷故人歡,不愿百金易。
泊船香爐峰,始與子相識。寄書邗江上,詒我峰下石。
緣以湘水竹,攜持與南北。永懷故人歡,不願百金易。
清代:
黃遵憲
水是堯時日夏時,衣冠又是漢官儀。登樓四望真吾土,不見黃龍上大旗。
水是堯時日夏時,衣冠又是漢官儀。登樓四望真吾土,不見黃龍上大旗。
宋代:
王山
東風艷艷桃李松,花園春入屠酥濃。龍腦透縷鮫綃紅,鴛鴦十二羅芙蓉。
盈盈初見十五六,眉試青膏鬢垂綠。道字不正嬌滿懷,學得襄陽大堤曲。
東風豔豔桃李松,花園春入屠酥濃。龍腦透縷鮫綃紅,鴛鴦十二羅芙蓉。
盈盈初見十五六,眉試青膏鬢垂綠。道字不正嬌滿懷,學得襄陽大堤曲。
明代:
程敏政
落日秋山起白云,森森松檜擁高墳。賢名百世應難滅,中有天家諭祭文。
落日秋山起白雲,森森松檜擁高墳。賢名百世應難滅,中有天家諭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