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秦
詞語解釋
避秦[ bì qín ]
⒈ ?晉·陶潛《桃花源記》:“自云先世避秦時(shí)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隱居。指躲避強(qiáng)暴或戰(zhàn)亂。簏名。
引證解釋
⒈ ?后以“避秦”指避世隱居。
引晉 陶潛 《桃花源記》:“自云先世避 秦 時(shí)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不復(fù)出焉。”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夏陽 適 晉,得 隨會(huì) 而同奔; 東海 避 秦,與 毛公 而俱隱。”
唐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詩:“聞道 桃園 堪避 秦,尋幽數(shù)日不逢人。”
⒉ ?指躲避強(qiáng)暴或戰(zhàn)亂。
引《元人小令集·梧葉兒·天臺(tái)洞》:“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gè)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 秦。”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我們參禪原是虛名,避 秦 乃其實(shí)意。”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乃若 安南 亡于 法,朝鮮 并于 日,其墐戶無天,避 秦 無地之慘劇,尤為見者心酸,聞?wù)甙l(fā)指。”
⒊ ?簏名。
國語辭典
避秦[ bì qín ]
⒈ ?秦時(shí)苛政擾民,人民紛紛逃避而隱居。語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shí)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后比喻逃離暴政的迫害。元·無名氏〈梧葉兒·玄圃山前道〉曲:「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gè)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秦。」
近避難 避亂
相關(guān)成語
- chǔ cáng儲(chǔ)藏
- chéng rén成人
- tōng cǎo huā通草花
- tè xìng特性
- jiào cǎi叫彩
- tī dǎ踢打
- lǐ kū理窟
- háng kōng航空
- chūn mèng春夢(mèng)
- bù zhí不直
- zé mù擇木
- jí shǐ即使
- càn làn燦爛
- lǐ tān里攤
- gāo shǒu高手
- jié yù節(jié)欲
- zhēn jì真寂
- jīng lǐ經(jīng)理
- yán shí巖石
- yī hào一號(hào)
- ér shí兒時(shí)
- wèng shēng wèng qì甕聲甕氣
- bō cǎo zhān fēng撥草瞻風(fēng)
- jiào yì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