讎校
詞語解釋
讎校[ chóu jiào ]
⒈ ?校讎;校對(duì)文字。
例讎校傳記。——《后漢書·和熹鄧皇后紀(jì)》
英proof read;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讐校”。校勘。
引《后漢書·皇后紀(jì)上·和熹鄧皇后》:“晝省王政,夜則誦讀,而患其謬誤,懼乖典章,乃博選諸儒 劉珍 等及博士、議郎、四府掾史五十餘人,詣 東觀 讎校傳記。”
《文選·左思<魏都賦>》:“讎校篆籀,篇章畢覿。”
張載 注引《風(fēng)俗通》:“案 劉向 《別録》:讎校,一人讀書,校其上下,得繆誤,為校。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duì)。”
明 歸有光 《題<星槎勝覽>》:“凡書類是者,予皆不憚讐校,卷帙垢壞,必命童子重寫。”
梁?jiǎn)⒊?《近代學(xué)風(fēng)之地理的分布》:“以至 太倉 顧氏、泰興 季氏 等,咸蓄善本,事讐校,自此校書、刻書之風(fēng)盛於 江 左。”
國語辭典
讎校[ chóu jiào ]
⒈ ?校對(duì)文字。
引《文選·左思·魏都賦》:「讎校篆籀,篇章畢覿。」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逮漢成留思,子政讎校。」
近校對(duì)
相關(guān)成語
- cháng wēn常溫
- dà gū大姑
- jiā zhǔ mǔ家主母
- tǐ wèi體位
- hé qióng何窮
- gōng zuò rì工作日
- xiāo sàn消散
- dēng qiáng登墻
- jiāng lì江歷
- wǒ mén我們
- máo xiāo矛骹
- xíng tǐ形體
- fù zhū dōng liú付諸東流
- shè xiāng cōng麝香驄
- duàn nǎi斷奶
- zhá zǐ札子
- dòng gǎn動(dòng)感
- yì fēng義風(fēng)
- diào yú釣魚
- huà yī guān畫衣冠
- jì xiàng跡象
- hòu lái后來
- jué de覺得
- shǔ yī shǔ èr數(shù)一數(sh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