繾綣
詞語解釋
繾綣[ qiǎn quǎn ]
⒈ ?牢結(jié);不離散。
例繾,繾綣,不相離也。——《說文新附》
無縱詭隨,以謹(jǐn)繾綣。——《詩·大雅》
英fast;
⒉ ?情意深厚。
例少盡繾綣。——唐·李朝威《柳毅傳》
以后對飲對唱,纏綿繾綣。——《紅樓夢》
英tenderly attached;
引證解釋
⒈ ?糾纏縈繞;固結(jié)不解。
引《詩·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jǐn)繾綣。”
馬瑞辰 通釋:“繾綣即緊絭之別體。”
高亨 注:“繾綣,固結(jié)不解之意。”
⒉ ?引申為不離散。
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繾綣從公,無通外內(nèi)。”
杜預(yù) 注:“繾綣,不離散也。”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jī)》詩:“昔余與子,繾綣東朝。”
⒊ ?纏綿。形容感情深厚。
引唐 白居易 《寄元九》詩:“豈是貪衣食,感君心繾綣。”
宋 王安石 《解使事泊棠陰時(shí)三弟皆在京師》詩:“久留非可意,欲去猶繾綣。”
明 劉基 《送黃叔旸歸金華覲省》詩:“贈詩慰繾綣,俛仰空徘徊。”
清 納蘭性德 《與顧梁汾書》:“繾綣之情,兄固有之,弟亦何能不爾也。”
⒋ ?引申為結(jié)交。
引清 金人瑞 《桃源行》:“父老十?dāng)?shù)引兒童,笑迎生客相繾綣。”
清 陸次云 《圓圓傳》:“圓圓 曰:‘當(dāng)世亂而公無所依,禍必至,曷不締交於 吳將軍,庶緩急有藉乎?’ 畹 曰:‘斯何時(shí),吾欲與之繾綣,不暇也。’”
⒌ ?特指男女戀情。
引唐 元稹 《鶯鶯傳》:“留連時(shí)有恨,繾綣意難終。”
清 趙執(zhí)信 《謁金門·贈金仙》詞:“誰送暗香來枕畔,頓成新繾綣。”
歐陽予倩 《孔雀東南飛》第五場:“叫郎君多謝你深情繾綣,用什么表心中的萬語千言!”
⒍ ?引申為幽會。
引宋 陸游 《避暑漫抄》:“不過執(zhí)衣侍膳,未嘗得一繾綣。”
《紅樓夢》第十六回:“﹝ 秦鐘 ﹞又與 智能兒 幾次偷期繾綣,未免失於檢點(diǎn)。”
⒎ ?指夫妻關(guān)系。
引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七:“天須開眼!覷了俺學(xué)士哥哥,少年登第,才貌過人,文章超世,於人更美滿。卻教我,與這匹夫做繾綣?”
元 關(guān)漢卿 《四春園》第二折:“你則為鸞交鳳友,更和這燕侶鶯儔,則為俺爺毒害,分繾綣,折綢繆。”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常言道夫乃是婦之天,若成了歡娛繾綣,儘今世永團(tuán)圓。”
國語辭典
繾綣[ qiǎn quǎn ]
⒈ ?情意纏綿不忍分離的樣子。
引唐·元稹〈會真詩三十韻〉:「留連時(shí)有限,繾綣意難終。」
《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兩個(gè)解衣就枕,魚水歡情,極其繾綣。」
相關(guān)成語
- fēng gé風(fēng)格
- fēn guāng分光
- guō mò ruò郭沫若
- tǐ fū體膚
- yǐ zhàn qù zhàn以戰(zhàn)去戰(zhàn)
- liú chuán流傳
- zhǎn píng斬平
- tiān wài yǒu tiān天外有天
- jiāng lǐ江鯉
- xuán mìng懸命
- yī zhǒng一種
- shēng tú生徒
- xiān huā鮮花
- xǐng mù醒目
- hé zhù合著
- hǎo shuō dǎi shuō好說歹說
- yóu mò油墨
- shū jì書記
- rén yún yì yún人云亦云
- guāng quān光圈
- lǐng jiào領(lǐng)教
- jīng guān京官
- zuò gěng作梗
- zhǐ shù指數(shù)